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情境导入课程目标人们排队领取救济1932年夏天,美国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下降了55.6%。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情况更糟,下降了95%。农产品价格也从1930年春天起连续下跌,农民入不敷出,纷纷破产。危机期间,美国有一万多家银行倒闭,破产的企业更多,全国劳动人口的1/4,即大约1300万人失业,广大工人的实际工资比危机前下降了1/4左右。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大危机爆发后,德、日两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专政的?1.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特点及其重大影响。2.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美国实施新政、德国和日本走向法西斯专政。3.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4.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经济危机爆发。2.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3.特点这场危机来势凶猛并持续了四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大萧条”“大恐慌”来形容这场危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自主思考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为何会迅速蔓延全球?提示:危机的迅速传播主要是通过世界市场来完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危机迅速蔓延全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危机影响(1)国内影响:①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劳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②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法西斯势力也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2)国际影响:①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经济临近崩溃。②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2.各国选择(1)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1.希特勒上台(1)背景:①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②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③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2)标志: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3)影响: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自主思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有哪些?提示:(1)核心政党: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2)方式:欺骗群众,讨好军队,勾结垄断资产阶级,合法夺取政权。2.扩军备战(1)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2)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1.背景(1)日本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造成严重社会动荡。(2)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图谋发动政变,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2.过程(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深度点拨德、日两国长期以来是君主专制的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这是两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历史原因。探究点在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与德国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史料导入●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探究点互动探究(1)史料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2)史料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有哪些。提示:(1)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执政者个人素质不同。(2)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探究点●名师精讲●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和德、日出现不同道路选择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1)国际原因: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德国受到巴黎和会的制裁,日本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因此,德国有复仇情绪,日本有不满情绪,而美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它不想破坏现存秩序。(2)历史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而美国有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传统。探究点(3)经济原因:德、日两国的经济实力较美国弱,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缓和危机。(4)政治原因:由经济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的严重性,德、日大大超过美国;同时,德国纳粹党已羽毛丰满,日本军部成为法西斯势力的大本营,德、日比美国更具备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土壤。探究点2.影响(1)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疯狂扩军备战,迅速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2)美国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究点【例题】美国一位总统恳切地说:“我将请求国会授予我唯一仅存的应付危机的手段——对紧急事态作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这种权力之大就像我们实际上受到一个外敌入侵时将授予我的一样。”这位总统和他所应对的危机是()A.奥巴马与反恐战争B.罗斯福与经济大危机C.罗斯福与日本偷袭珍珠港D.尼克松与古巴导弹危机题目立意:本题考查美国摆脱20世纪30代经济危机的手段或方式,意在考查解读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探究点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这种权力之大就像我们实际上受到一个外敌入侵时将授予我的一样”的解读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该总统做出这番表达时美国并没有受到“外敌入侵”,以此标准,排除A、C、D三项。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B123451.1921~1929年世界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20.7%,而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7%。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工业生产与国际贸易增长迅速,世界经济繁荣B.工业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缓慢,容易造成生产过剩C.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工业化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增长D.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工业发展在世界工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世界工业平均年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这说明工业生产远远大于需求,这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因此本题选B项。答案:B123452.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B.经济大危机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起作用,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时间太久远,况且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故B项正确。答案:B123453.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法案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解析:1933年,德国以法律的形式使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答案:B12345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A.希特勒通过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B.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C.希特勒政权曾一度得到广泛支持D.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解析:希特勒是纳粹党的首领,他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赢得了德国的大选,进而出任德国总理。因此,A项的叙述错误。答案:A123455.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决定作用。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解析:早在1936年,日本就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军部是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当时的日本政局为军部所左右。答案:B
本文标题:【课堂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3.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9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