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历史: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件8(岳麓版必修三)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课标分解:1、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3、三民主义的作用4、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5、新三民主义的作用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材料一:1、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救国方案的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1901)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扩大和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一、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林肯材料三:The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2、孙中山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内容思想内涵积极缺陷结果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只反清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只反皇帝不反官僚没有涉及到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支持各派军阀旧官僚暗中破坏革命辛亥革命得不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2、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3、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这样的革命纲领能否指导资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呢?二、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孙中山选集》内容: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局限性:只反清没有明确反帝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且,在袁世凯死后,又支持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内容: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局限性:只反皇帝不反官僚结果:旧官僚暗中破坏、投机革命材料三: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等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局限性:没有涉及到工人和农民的直接利益结果:辛亥革命得不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三、三民主义的作用: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1915年12月,袁世凯恢复了帝制1917年,段祺瑞拒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007广东)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D如果你是孙中山的高级参谋,请你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给孙中山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旧官僚?!联合工人、农民?!亲历历史反对军阀?!材料一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材料二……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阅读材料,分析孙中山在1922年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四、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权主义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不反帝→反帝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扶助农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共产党),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五、新三民主义的作用①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反帝反封建)②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与高涨。从1894年到1905年,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经历了人生中的两次重大的转变,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历史感悟1: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历史感悟2:从三民主义的缺陷中我们看见了辛亥革命“失败”(胜利果实被篡夺)的必然性,从新三民主义的发展中我们仿佛又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后来的国民大革命的史事证明了这一点),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革命纲领的重要性!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的重要性!1、(2008广东单科)《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B2、(08全国文综二)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B真题再现
本文标题:历史: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件8(岳麓版必修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9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