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2004年6月16日深府[2004]98号文发布,2006年7月7日深府[2006]122号文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表彰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或组织,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或组织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改进经营业绩,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等有关规定,借鉴国内外开展质量奖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长质量奖”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主要授予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或组织,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非政府机构。第三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工作以促进企业或组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宗旨,以社会公示、专家评议、政府决策为科学程序,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不断推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第四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工作在企业或组织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严格标准、优中选优,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增加企业或组织负担,适当考虑企业规模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植等政策,确定授奖奖项。第五条市长质量奖为年度奖,原则上每年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总数不超过3家。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为确保市长质量奖评定过程及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设立“市长质量奖专家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评委会”),专家评委会下设秘书处,专家评委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七条专家评委会成员由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知名学者、质量专家、企业管理专家、行业人士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专家评委会主任由主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担任。其他成员由秘书处提出初步名单,由专家评委会主任审定。第八条专家评委会的主要职责是:(一)组织、推动、指导、监督市长质量奖评定活动的开展,决定市长质量奖评定过程的重大事项;(二)审批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实施指南、评定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规范;(三)审查、公示评审结果,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向市政府提请审定市长质量奖拟奖企业或组织名单;(四)涉及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时,邀请市监察部门参与市长质量奖评定的监督工作。第九条秘书处的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修)订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实施指南、申报企业行业分类标准、工作程序、管理制度等;(二)组织制(修)订专家评委会成员资质标准及管理制度;(三)组织制(修)订评审员资质标准及管理制度;选拔、培训、考核并建立评审员专家库,组建独立的专家评审组,建立评审员绩效考评的优胜劣汰机制;(四)组织编制市长质量奖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国际先进质量奖评定标准的跟踪研究;(五)负责受理市长质量奖的申请、组织评审以及宣传、推广和培育工作;(六)调查、监督申报及获奖企业或组织的经营管理实况、企业道德及其社会责任等;(七)组织考核、监管评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八)向专家评委会报告市长质量奖的评审结果,提请审议候选企业或组织名单。第十条秘书处在开展市长质量奖的评审时,应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及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第十一条市有关主管部门、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市行业协会分别负责本系统、本辖区和本行业申报市长质量奖的培育、发动和推荐工作;宣传、推广获奖企业或组织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协助推荐专业人员担任专家评委会委员。第三章申报条件第十二条企业或组织申报市长质量奖,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合法生产经营三年以上;(二)建立并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或其他相关行业体系认证,质量工作成绩显著;(三)具有杰出的经营业绩或社会贡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经营规模、实现利税、总资产贡献率等在上年度位居市内同行业前五位,最近三年未发生亏损;(四)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五)获得市主管部门、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市行业协会之一推荐。第十三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市长质量奖”称号:(一)不符合产业、环保、质量政策;(二)国家规定应取得相关证照而未取得;(三)近三年有重大质量、设备、伤亡、火灾和爆炸事故(按行业规定)及重大有效投诉;(四)近三年国家、省、市监督抽查产品或服务有严重质量问题;(五)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第四章评定标准及方法第十四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标准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质量奖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是市长质量奖评定的基础,也是企业或组织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参考依据。第十五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标准主要参照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定标准制订。评定标准包括领导,战略策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以人为本,过程管理,结果等部分。各部分的每个条款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分值,标准总分为1000分。第十六条为保证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在不同行业评审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可按农业、制造业(含建筑业)、服务业等分别制订评定标准实施指南。实施指南将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重点在经营规模、质量管理、科技进步、市场占有率、诚信记录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拟定推荐标准,以保证市长质量奖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第十七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定主要包括申报企业资格审核、材料评审、现场评审和专家评委会审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均须依据评定标准逐条评分后进行综合评价。第十八条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的总评分不得低于600分(含600分),若当年申请企业或组织的总评分低于600分(不含600分),该奖项将空缺。第十九条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根据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可适时进行修订。第五章评定程序第二十条每年度市长质量奖评定前,由秘书处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及媒体上公布本年度市长质量奖的申报起始和截止日期及工作安排。第二十一条企业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表》,按照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同时,提供有关证实性材料;经市政府主管部门、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及市行业协会之一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报秘书处受理。秘书处对申报企业或组织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核,确认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第二十二条秘书处建立市长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组建若干行业评审组,各评审组必须由3名(含3名)以上的评审员(其中含行业专家)组成,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评审员应经过秘书处组织的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资质后方能从事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工作。市长质量奖评审员资质标准及工作守则另行制定。第二十三条秘书处组织评审组对企业或组织提交的自评报告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照评定标准逐条评分,形成材料评审报告,并据此提出现场评审企业或组织名单。第二十四条通过材料评审后确定的企业或组织,由评审组按评定标准进行现场评审,形成现场评审报告。第二十五条秘书处根据材料评审报告、现场评审报告,按现场评审得分排序,提出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或组织候选名单,提交专家评委会全体会议审议表决后确定拟奖名单。第二十六条秘书处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拟奖名单。第二十七条经公示通过的拟奖名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批准后,以深圳市人民政府名义表彰奖励获奖企业或组织,由市长向获奖企业或组织颁发市长质量奖奖杯、证书和奖金。第六章奖励及经费第二十八条市政府分别向获得“市长质量奖”称号的企业或组织奖励300万元,奖励经费由市财政统一安排。第二十九条市长质量奖评定和管理经费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部门预算。第七章监督管理第三十条对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长质量奖荣誉的企业或组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可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决定撤销其“市长质量奖”称号,收回奖杯、证书,追缴奖金,并予以曝光。第三十一条承担市长质量奖评审任务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保守企业或组织的商业秘密,严于律己,公正廉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市监察部门切实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对在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机构或个人,有权取消其评审工作资格,并提请其主管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2004年6月16日发布的《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深府[2004]98号)同时废止。第三十三条各区人民政府可依照本办法制定本区相应的质量奖励规定。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标准(等同采用:2006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深圳市市长质量奖专家评定委员会发布目录P前言:组织简介P.1组织概况P.2组织挑战2006类目和条目分值1领导1201.1高层领导701.2治理和社会责任502战略策852.1战略制定402.2战略展开453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853.1顾客和市场的了解403.2顾客关系与满意45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904.1组织绩效的测量、分析和评审454.2信息和知识的管理455以人为本855.1工作系统355.2员工的学习与激励255.3员工的权益与满意256过程管理856.1价值创造过程456.2支持过程和运营策划407结果4507.1产品和服务结果1007.2以顾客为中心的结果707.3财务和市场结果707.4人力资源结果707.5组织有效性结果707.6领导和社会责任结果70总分1,000P前言:组织简介组织简介是有关你的组织、组织运营的关键因素以及组织所面临的关键挑战的一个简要的描述。P.1组织概况:组织的关键特征是什么?说明组织的经营环境以及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关系。在回答中,要答复以下的问题:a.组织环境(1)组织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什么?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的交付机制是怎样的?(2)组织的文化是什么?包括组织的宗旨、愿景、使命及价值观是什么?(3)组织的员工概况是什么?员工的类别及用工类型有哪些?员工的教育水平如何?说明员工构成和职位构成的多样性、组织化的谈判单位、合同工的使用以及特殊的健康和安全要求是什么?(4)组织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是怎样的?(5)组织运营的法规环境是怎样的?有哪些适用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法规,认可、认证或注册的要求,相关行业标准,环境、财务及产品的法规?b.组织的关系(1)组织的结构和治理体制是怎样的?组织的治理机构、高层领导者和母公司之间的报告关系是怎样的(适用时回答)?(2)组织的关键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群体以及细分市场是怎样的(适用时回答)?他们对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运营的关键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不同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群体以及细分市场在要求和期望方面有何差异?(3)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分销商在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怎样的?他们在组织的创新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果有的话)?组织最重要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分销商有哪些类型?组织最重要的供应链要求是什么?(4)组织与关键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及沟通机制是怎样的?注解:N1.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P.1a(1)]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经销商、分销商、协作者或其他渠道伙伴。N2.市场细分[P.1b(2)]可以是基于产品或服务线或其特性、地理区域、分销渠道、业务量,或能使组织确定相关市场特征的其他重要因素。N3.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群体以及细分市场的要求[P.1b(2)]可包括及时交货、低缺陷水平、持续降低的价格、电子通讯、快速响应和售后服务。对于某些非营利机构,上述要求可包括行政成本减少、上门服务、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和多语言服务。N4.沟通机制[P.1b(4)]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当面的、也可以通过普通邮件或电子邮件、互联网、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对于许多组织而言,这些沟通机制会随着市场、顾客或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变化而变化。N5.某些非营利组织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P.1a(1)],可将这个短语适当地表述为“计划或项目和服务”。N6.顾客[P.1a(1)]
本文标题: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