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讲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绪论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第一讲绪论国立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向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要求1上课不可穿拖鞋等类似不文明行为2上课不可接打手机3上课不可以收发短信、上网4上课不可以睡觉5上课不可以讲话(除非老师提问)6上课不可以听MP#7不可以上课中途离开(除非经请假允许)8上课期间不可以谈恋爱考试题形:1名词解释6题选4题2简答题12题选8题3论述题3题选2题4案例分析题3题选2题参考书籍组织行为学(StephenP.Robbin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行为学(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R.W.伍德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zzxw2011@163.com密码:111111一、管理的定义(Thedefinitionofthemanagement)第一节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管理的传统定义: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是通过手段与技巧实现目标的行为;个体目标与共同目标2.管理的现代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计划指挥组织控制协调领导1、管理的功能观二、管理者做些什么Whataremanagersdoing2、管理的角色观HenryMintzberg三大类,十种角色p7人际角色决策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的技能观技术技能technicalskills概念技能conceptualskills人际技能humanskills不同层次管理者所应具备的技能高层中层基层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一般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传统的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社交26%11%19%44%28%11%48%13%32%29%20%19%4、管理的活动观结论(conclusion):从管理的功能观、角色观、技能观、和活动观可以看出,要想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管理者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了解被管理对象的兴趣、需要、行为特点及规律,才能做到知人善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顺利完成组织目标。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一、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传统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有共同的目标。•组织结构包含不同层次的分工,这种分工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度加以保证。•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各层次人们的合作,实现共同目标。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现代组织的特点:1)组织内部不仅是由专业技术分工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而且包括心理、社会和管理的系统,故称社会技术系统。2)组织是不断与外界发生信息与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组织是个复杂的整合系统,组织的作用就是整合各子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组织达到恰当的协调与适应,从而使投入----产出达到最佳效益。现代组织观念组织有效性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环境因素复杂性、动态性、可预测性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领导者因素战略、报酬、控制、信息沟通、领导、决策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内容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1)组织行为学也要吸收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既研究工作组织对组织成员工作行为的影响,也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影响。2、组织行为学的特点个体群体组织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标预测解释控制描述组织行为学的系统观点投入产出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法律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法律、市场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1、古典管理阶段19C末和20C初,管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一时期的主要理论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人际关系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梅奥(Mayo)、罗特里斯伯格(J•Rolhlisberger)马斯洛(A•Maslow)、赫茨伯格(E•Herzberg)等。2、人际关系理论(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OB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学习、激励、人格、知觉、领导、工作满意度、工作设计、工作压力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权利、冲突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过程、群体决策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文化、组织环境权利、冲突、政治个体群体组织系统(三)组织行为学产生的方法论基础1.心理技术学(psycho-technics)心理技术学主要研究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2.社会测量学(sociometry)社会测量学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勒温(lewin)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行为公式群体的行为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学对影响群体行为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领导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B=f(P,E)3、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人性假设要点流派学说经济人X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社会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学派……自我实现人Y理论人力资源学派……复杂人超Y理论权变学派……观念人Z理论组织文化学派……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从综合性角度看,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不平衡,今后需向个体行为中激励问题以外的其他课题、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扩展研究。从系统性角度看,组织行为学为克服以往管理理论中强调“人”的管理或“物”的管理的片面性,将探索一种将“人”与“物”相结合而以人的因素为主导的管理观。在科学性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逐渐从静态的观点发展为从系统的、权变的观点考察组织中的行为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纯思辨的分析方法越来越难为组织行为学界所接受,实证的定量分析方法将日益受到重视。一、组织行为学模型的结构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关系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变量能被测量的,事物在性质、数量、强度、程度等方面可发生变化的特征。变量有两个维度的变化,一个是定性的,另一个是定量的。自变量导致其它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见的自变量有;智力、个性、经验、领导作风、沟通模式、奖励制度、人力资源政策、组织设计等。中介变量又叫干扰变量,它会削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使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因变量受自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组织行为学中,常见的因变量有: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及工作满意度等。在确定了研究中的各种变量以后,还要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对何者为因,何者为果的判断,应持谨慎态度。表明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其变化范围从-1(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1、量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对行为变量的测量一般使用行为变量测量量表。根据行为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有关变量的精确度也不同,一般说来,量表可分为四种类型:这种量表要求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包含的类别或范畴,只能把每个人或每一事物归入一类。例如:你厂目前采用何种奖励方式?A.百分计奖B超产计奖C计件制D奖金平分E其它二、行为变量的测量类别量表(nominalscale)用于表明某种变量的等级、顺序等特点。这种量表只要求在几个被选项目中按某种标准排出等级或顺序,不表明各被选项目之间差别的多少。例如:你的年龄在小组中排列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顺序量表(ordinalscale)以间距相等的计分点对变量进行测量,这种量表有相等的测量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等距量表一般用五点量表或七点量表。例如:你认为经理的管理能力如何?很差较差一般较高很高1--------2--------3--------4--------5这种量表既有相等间距,也有绝对零点,测量结果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距量表(intervalscale)等比量表(ratioscale)实验设计:指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建立与研究假设有关的统计假设。确定实验中使用的自变量和必须控制的多余条件(无关变量)。确定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单元(被试)的数量及被试抽样的总体。确定将实验条件分配给被试的方法。确定实验中每个被试要记载的测量(因变量)和使用的统计分析。2、实验设计无关变量指实验中研究者不感兴趣、但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变量。实验设计中对无关变量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随机化使无关变量随机的出现。保持恒定使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保持不变。匹配对被试在某个与因变量有关的变量上进行匹配。增加自变量把无关变量作为一个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控制通过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使无关变量在区组内保持衡定,通过统计分析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3、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的处理方式测量的信度:信度指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信度指标一般用相关系数表示,称为信度系数,信度系数越大,说明测量越可靠。检验测量信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重测信度: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组人员的行为进行测量和评定,然后计算两次测量或评定的相关系数。为了使前一次测量的记忆不至影响后一次测量,两次测量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说来,相关系数要达到0.70以上,才能认为这种测量是稳定的可靠的。4、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等值性信度:设计和编制两套项目类似的问卷,两套问卷在内容和难度方面是一致的,用两套问卷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折半信度:对某种行为的测量,其各项目或各问题应当基本上测量相同的东西,在施测后,根据某种标准(如按奇、偶项)分成两半,分别计分,求出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进行调整,求出整个测量的信度系数内部一致性信度: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克龙巴赫1951年提出的α系数,这个指标能准确地反映出测量项目的一致性程度和内部结构的良好性。测量的效度指行为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所要测量的行为特征。根据用途的不同,可把效度分为以下几类:内容效度:指测量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所要测量的行为特征。效标关联效度:为测量规定的标准,效标关联效度是通过测量的分数与一个或几个独立的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确定的。效标关联效度分为同时性效度和预测效度。测量的效度水平一般在0.30—0.60的范围内。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在模拟与可控状态下进行数据分析对不同研究结果使用统计学方法问卷研究使用问卷与访谈案例研究对个别组织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现场研究反映真实的组织状况
本文标题:第一讲 组织行为与领导力--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1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