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项目式学习之理论部分
项目式学习之总纲1.项目式学习(PBL)背景传统学习最便捷的方式是教科书和教师讲授,注重知识的传授,所要掌握的知识是经过前人专家国际认可的,这些知识也是古今学者从具体的生活经验和研究中提取出来的。学习者所学习的知识抽象、单一、具体,已经被人为地删除了许多复杂因素。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有弊,优点是能让学习者一下子抓住本质、要点,缺点是不利于学习者全面地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形,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会学以致用,更不用说去创造创新,而且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随着科技不断的变革,学习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创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拥有知识。基于项目的学习正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能从多个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一种学科的与跨学科的、研究性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和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也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支持平台。国内外PBL现状:国外: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理论及其应用都开始于美国。目前,基于项目的学习在美国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是国外一种很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国内:(1)对项目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项目学习的基本理论大多是引用国外的,主要包含项目学习的基本概念、特征、要素、实施环节,国内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2)课堂实践尤其是应用的案例非常少,项目学习的实际应用尤其在K12教育中还没有得到推广。基本概念基于项目的学习即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最早见于1918年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所撰写的文章。克伯屈主张教学活动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所有的学习科目应整合与学生的中央兴趣,并强调在推行项目时,老师应着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思考领域。首先,我们要对“项目”有个大致的了解:‘’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可见,项目就是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借助多种资源,并需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多个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任务。基于项目学习中的项目是管理学科中的“项目”在教学领域的延伸、发展和具体应用,指的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值得努力对真实世界进行探究的活动。因此,“基于项目的学习”指的是一套能使教师知道学生对真实世界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他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学习能促进学生投入到学校活动中,激发他们以自身的方式学习,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他们终身学习技能和自身素质的发展。项目学习是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它是在真实世界中让学生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的学习。项目学习无固定的结构,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富有很大的弹性。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是21世纪的学习策略之一,它帮助学生围绕任务(问题/主题),依据评价标准,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基础,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行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协作,最终形成产品或解决问题,从而建构知识的学习活动,并且能在现实生活中将知识学以致用。项目学习的“项目”,既可以是小组、班级、年级持续一两周的短项目,也可以是贯穿全期、全年的长项目,可以是从单学科课程标准出发的项目,也可以是跨学科的项目。项目通常包含着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聚焦真实的问题,因而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学习根植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做项目”的传统,20世纪初在美国受到关注并蓬勃发展。随着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工业文明、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选择,经历知识的建构与转化,同时,也促进了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于是便不再是“餐后的甜品”,而是一道主菜。传统的学习路径是这样的:老师懂很多?-?老师把这些知识教给孩子们-?孩子们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就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在这个路径里,老师以一个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贯穿始终,是在“授人以鱼”。而PBL学习路径是这样: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设定一个目标来启动项目?-孩子们做调查研究-相互讨论-找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实验、整理、修正?-演讲分享给其他同学”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找到答案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像一个项目经理,他会教孩子们怎么做项目计划,会监管项目进行的方向、进度和最后的结果,但具体细节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负责,老师是在“授人以渔”。传统教学是以学习——记忆——运用——创造为特点,项目式学习则是以真实项目——制定目标——规划目标——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开展项目——展示运用(演、唱、评、用等)为特点,因而具有目标性、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自主性、规划性、整合性、创造性和意义性。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在哪儿,学习的目标性、兴趣性、自主性、创造性等就会大打折扣,更无从谈起体会到学习有什么意义了。项目式学习学生是在完成一件真实的项目中去学习,因而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是重要的,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项目实施中的角色——学生项目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在项目中他们被鼓励去做决定,合作学习,主动学习,作公开展示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构建自己的知识。要求学生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象成人工作一样。他们常会遇到社区或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会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学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大多数学生感到项目工作更有意义,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更有魅力。因此,总体上他们更有动力,完成的更好,并且保持一种新的学习状态。项目实施中的角色——教师在项目学习中,习惯于讲课,依赖课本或提前设计讲义的教师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会遇到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放弃控制,允许学生同时在不同的活动中作不同的事情。在设计项目时教师需要预先化更多时间,一旦项目走入正轨了,教师在日常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上花费的时间少了,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起到辅导员和帮助者的作用。理论基础支持“基于项目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人的认知发展依靠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个人能力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杜威(JohnDewy)针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并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提出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述了其“三中心论”教育思想体系。以经验为中心他认为“知识不是由读书或人解疑而得来的结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以儿童为中心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兴趣、忽视儿童的需要的做法,主张教育应以儿童(或者说受教育者)为起点。以活动为中心他认为崇尚书本的弊端是没有给儿童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只提供了被动学习的条件——死记硬背。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求学问即“做中学”。杜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五个要素:1)设置疑难情境使儿童对学习活动有兴趣;2)确定疑难在什么地方让儿童进行思考;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动每个步骤所含的结果;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反证假设通过实际应用检验方法是否有效。这五个要素的实质反映了杜威重视实践应用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美国着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他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基于项目学习不是采用接受式的学习而是采用发现式的学习。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发现学习的程序。提出问题: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一般的原理学生的任务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出弄不清的问题或疑难。创设问题情境:情境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又需经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提出假设: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资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可能性。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反复的求证、讨论、寻求答案。核心要素学习目标强调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重点知识与认知的获得以及成功素养的培养。例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否是是课程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校及社会对于重要知识的定义。而成功素养的发展和培养应该融合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力,还有演讲能力。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个待探究或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项目的核心。这个问题可以是具体的或者抽象的,但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是社会性议题、当前热点话题、工业生产问题或者是身边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同时易于学生理解的,学生将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指定课题的深入探究。持续性的探究相比仅仅从书本或者网络上查询信息,探究是一个更主动、更深度的收集和调查信息的过程。探究式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当学生们面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会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并尝试解答问题,之后他们会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这个过程会持续、循环直到他们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项目的真实性项目要基于真实的场景,解决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遇到的真实问题。项目融入了真实的流程、任务、工具以及质量评价目标。项目能够真实地表达学生生活中关心的问题。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在项目中给予学生发言权,能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在项目的各个环节有所参与,从提出问题,到为解决问题寻找资源,再到明确团队中的角色及分工,以及,最终创造一个产品。反思学生们和老师都应该在项目的整个进程中,不断反思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目的。这种反思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以课上讨论或课下对话的形式。但同时,这些反思应该被包含在项目日志、项目评价、项目关键节点的讨论及学生作品的公开展示中。评价与修改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给予和接受同伴建设性的意见,并基于其来改善项目的进度和产品。学生们需要学习使用评估量表、评估模型等评估反馈工具,并学习正式反馈和评论的技巧。除校内的同学和老师以及学生自我评价外,校外的成年人和专家也会参与评价过程,他们代表了来自真实世界的反馈意见。项目“产品”的公开展示项目“产品“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个解决方案的展示或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公开展示其项目成果将大大提高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促成高质量的产出,也能有效促进讨论和学习社区的形成,同时向家长、社会传达学生能力、学校的办学能力和特色。基本特点与PBL核心要素相对应,基本特点包括:项
本文标题:项目式学习之理论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2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