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外国建筑史文艺复兴圣马可广场
文艺复兴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目录□前言□文艺复兴□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广场历史●地理环境●建筑分析□圣马可大教堂剖析●教堂礼仪●教堂历史●建筑风格□圣马可广场建筑赏析□音乐欣赏“威尼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也许只有北平能与它比美。”——芒福德它位于那个有“水城”“雾城”之称的威尼斯,对我而言那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地方,它就是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圣马可广场。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过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其中的一句话我随手记了下来“也许我不愿意讲述威尼斯是害怕失去它。也许,讲述别的城市的时候,我已经正点点滴滴失去它。”再回想起来突然想写这个城市的建筑。喜欢广场那开阔的环境,喜欢广场上鸽子自由飞翔的场景,喜欢教堂那富丽堂皇的设计,因此在介绍广场的同时又具体写到圣马可大教堂。□前言文艺复兴(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和古典主义(Classicism)是15—19世纪先后,时而又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源于法国,也有人广义地把它们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自从14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由于耕种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日益深化,城市商品生产大为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也较快的发展了起来,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新的阶段——资产阶级和与之相应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即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这个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教会统治一切的宗教观,提倡资产阶级的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在它的影响下,自然科学在摆脱神学和经济哲学的束缚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政治上则掀起了各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实现民族统一国家的要求。文艺复兴建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城市建筑由于城市生活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资产阶级的上升,世俗建筑成为主要的建筑活动;资产阶级的府邸和□文艺复兴象征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层出不穷;在那些建立了中央集团的国家中宫廷建筑也大大的发展起来。但是,更主要的是文艺复兴运动赋予了这些建筑以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的面貌——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它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倡复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于是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同时为了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劵、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墙也被用来同哥特风格中的尖劵、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等对抗。在建筑轮廓上文艺复兴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而不像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强烈对比。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最初形成于15世纪意大利的佛洛伦萨,16世纪起传遍意大利并以罗马为中心同时开始传入欧洲其它国家;17世纪起,意大利因欧洲经济重心西移而衰退,只有罗马因教会拥有从大半个欧洲收取信徒贡献的权利而依然富足。这时的意大利半岛开始了两种风格并存:一是以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维琴察等地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余波;另一种是由罗马教庭中的耶苏教会所掀起的巴洛克风格。●广场历史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当时只是圣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广场。马可是圣经中《马克音福》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压力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1177年为了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会面才将圣马可广场扩建成如今的规模。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广场边的行政官邸大楼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宫,还建造了连接两栋大楼的翼楼作为他的舞厅,命名为“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区是威尼斯的政治与司法神经中枢,自共和国早期起,即为威尼斯生活的核心。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地理环境威尼斯圣马可广场(PiazzaandPiazzettaSanMarce、14—16世纪)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南滨亚德里亚海,是一个由三个梯形平面的空间组成的复合广场,平面呈L型,广场位于大运河入圣马可湖河口的左岸,东西长170米,南北宽57米,广场中心是圣马可教堂。主广场在教堂的正面,封闭式,长175米,两端宽度分别为90米和56米,周围是下有劵式迥廊的房屋,是该城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次广场在教堂南面,开向亚德里亚海,南端是两根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的界限,是该城的海外贸易中心。教堂北面的小广场是主广场的一个分支,常是市民游息,约会与自由集合的场所,广场从中世纪自发形成现存的样子,建筑物均建于不同的时期,但既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又能相互配合,连成整体。处于教堂西南角附近的大钟楼高100米始建于10世纪,在构图上起着统一全局的作用,并使海外的商船在远处便能看到。次广场旁的公爵府属哥特风格,庄严秀丽。在他对面是两层高的圣马可图书馆,建筑师为珊索维诺,是一座劵柱式的壮丽而又活泼的盛期代表作。16世纪,主广场进行大改建时,广场周围的迥廊就是按此样式改造的。圣马可广场总平面图从亚德里亚海湾看广场,公爵府与钟楼→←从主广场圣马可教堂前看次广场左面是公爵府右面是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图书馆,立面局部图▼▲圣马可广场鸟瞰图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广场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教堂的钟楼和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圣马可广场周围开设有许多咖啡店,桌椅露天摆放在广场上的新、旧行政官邸大楼前,是游人用餐、喝咖啡和听音乐好场所。圣马可广场的南侧有一座附属的小广场,小广场南临威尼斯大运河敞口的潟湖,河边有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这两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门,威尼斯的贵宾都从石柱中间进入城市。这里也曾经是威尼斯执行死刑的地方。□建筑分析圣马可广场著名的白色石柱.◆这头有翼狮子是旧约圣经中,四头有翼动物中的一头,据说代表福音史家马可;新威尼斯的狮子雕像非常多,光圣马可广场就有14座.而把圣经打开的狮子是正义的化身,保护着当地的和平.传说由于中世纪小广场这两根柱子之间是执行死刑的地方,所以威尼斯人绝对不会从两根柱子中间走过。守护神圣迪狄多圣马可的飞狮◆作为标志的钟塔和它背后的大教堂控制着广场空间的气氛◆圣马可广场边缘建筑的立面1·从单体看,以一组精美的建筑组成——“欧洲最漂亮的客厅”2·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感受:威尼斯街巷↓主广场:大钟塔的引导↓小广场/次广场(透视方法增加空间深度)3·新老建筑配合的典范(文脉)·圣马可广场上的建筑先后长达800余年,但仍感到协调,究其原因:⑴地理环境因素的调和;⑵古典建筑尺度上一致;⑶有意识新建筑配合老建筑·圣马可图书馆→新市政厅圣马可大教堂剖析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基督教的崇拜形式不一而足,个人祈祷和家庭崇拜受到重视。家庭是基督教社会的基本。集体崇拜形式和多寡因教派而异。关于圣礼,天主教规定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圣品、终傅和婚配。东正教圣礼也是七件。抗罗宗的古典派信义会、圣公会和归正会只采用两种圣礼,即洗礼和圣餐。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在伊斯兰教向西方冲击之前,东方教会已大力从事传教活动。东方教会,特别是聂斯托利派教会在3、4世纪传入中国(称为景教)、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东方教会也向西扩展,迁移中的日耳曼部族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督教。在北方、东北方和西北方,斯拉夫系统的不同民族也通过拜占庭受基督教。传教、开化和殖民这三种活动往往配合进行,因此,代表较先进文化的传教士往往给许多较后进地区带来重要变化。抗罗宗的传教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虔敬派的一种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认为,必须用基督福音之光去照亮“黑暗”的异教世界。在20世纪,由欧美传教机构产生的所谓子教会,强烈要求独立,要求基督教各派联合●教堂礼仪马可大教堂几乎有1000年的历史了。它是天主教最富丽和最重要的教堂之一。拥有500多根石柱和4000多平方米的马赛克画。一方面它集合了拜占庭、哥特的风格,另一方面也具有东方风格,向东方文化开放。这就是该圣殿的魅力所在。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教堂的精华是位于中央祭坛后面的Psaa'oro,始建于公元976年,其后多次修补、镶嵌宝石等,非常漂亮。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教堂右侧洗礼堂的镶嵌画也非常美丽。圣马可教堂矗立于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是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9世纪,完工于1094年。其后遭遇大火,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另外,教堂右侧洗礼堂的镶嵌画也非常美丽,到2楼的阳台即可近距离观赏,从正门进入后,右侧写着“LoggiadeiCavalli”的地方就是楼梯入口。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教堂历史公元1063年,在原来半烧毁的教堂旧址上,根据君士坦丁城的使徒教堂又把它改建了。其立面经过多次改造,至15世纪时才完成了它迄今那样的华丽面貌。它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现在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自君士坦丁堡,虽然曾被做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在圣马可教堂的博物馆内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圆形天花板上的镶嵌画是从圣经旧约全书中取题的。右边洗礼堂的镶嵌画也很美丽。Palad'oro是代表这座寺院的珍宝,制作于976年,其后经过修补,镶有宝石等,非常漂亮。寺院右端有珍宝馆(Tesoro),陈列在1204年十字军从圣马可大教堂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4、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圣马可大教堂中体现拜占庭风格的细部:1、圆形穹顶。穹隅(Pendentive)是指拱顶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球面。穹隅的发明使得方形基座上可以搭建巨大的圆形穹顶,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发明。2、内部有大面积具有东方风格的壁画、镶嵌画。以金色调为主,色彩绚丽。3、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富于装饰性。◆教堂的正
本文标题:外国建筑史文艺复兴圣马可广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4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