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大赛情景答辩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第29题:王佳同学星期日在同学家玩,很晚未回家。王佳的父亲很着急,向王佳几个同学打听,都说不知道去向。王佳的父亲无奈打通了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报告了这一情况。李老师说:“今天是周日,我怎么知道王佳的去向?”并且批评王佳的父亲没有履行好家长的职责,之后挂掉电话。请你分析李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1、教师在校内和校外都有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义务。这件事说明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必要教育,缺乏了必要的管束。李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是不恰当的。某些家长不能为孩子做出表率,而又怠于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长既要检点自己的行为,又要严格要求子女,子女才会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同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与家庭教育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校期间,有学校纪律的约束,有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有同学的相互监督,再加上学习和各项工作的繁忙,处于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就少得多了。而离校回家后,这种集体生活学习的空间、时间不存在了,环境变了,教师又不可能逐一地进行跟踪教育、督促,那么这时家庭如果忽视了严格管理教育,那些孩子必定不会很好地处理学习与休闲的关系,至少有2/3的人是这样了。2、方法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将调研情况通报家长。在家长会议上,主要分析祖国建设需要各种人才以及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局面,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学习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教育好子女正确处理学习与休闲的关系,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二、班主任牵头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加强校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这种家访,一是要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个别家庭可以跟踪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二是可给家长介绍一些科学教育管理子女的方法和经验,使灵活掌握运用之,做到对子女不粗暴、不强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之,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常抓不懈的教育、科学的管理,才能使学生学得用心,玩得开心。案例分析第39题:班主任既要维护严明的班级纪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以生为本”。作为班主任,你认为应该怎样二者兼顾?1)班规是班主任和老师共同制定,有利于形成班风和学风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同样,我校的班级管理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班规,进行德育量化考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班级管理中应贯穿“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如何充分利用好班规,发挥班规里体现的“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呢?以下是我在执行班规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中,对执行班规中几点体会:一、班规的制定本着“以学生为本班规不是班主任一人的主观意愿的结果,也不是由班委会独揽,而是应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的结果,这样生成的班规中的每一个要素由于被同化成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充满着活力。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传授道德只是和灌溉现成理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制定班规的过程本身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管中的一种体现。二、班规的内容体现“以学生为本”我们制定班规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保证,目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因此班规的内容必须符合“以生为本”的德育观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例如:在我们“文明班级”评比中“好人好事”加分这一项中规定“拾金不昧的每人次奖1分。”虽然这个激励机制的规定,体现了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实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但对这样的规定班主任应该加以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以防这样的规定出现以“事”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地号召大家灭老鼠,并规定了要上缴的老鼠尾巴的数目,完成不了任务的要挨批评或受罚,完成任务的能得到奖励。但是要抓到一定数量的老鼠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抓来老鼠后不将它杀死,而是剪掉尾巴将它养起来,这样小老鼠会不断繁殖出来供应上缴以完成任务。小学德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教师要利用班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航线,包括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学会判断与选择。三、班规的执行贯彻“以学生为本”班规作为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对规范学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班主任用量化来取代思想工作,那对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发展难以有突破,很难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在班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及时总结,加以细致的思想工作。德育需要实实在在地关注,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从横向和纵向方法去推进德育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发展。这里的横向是通过量化考核,关注学生个体的量化考核结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纵向是学生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关注,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有一次我批评我们班一位学生这学期来已经迟到几次,告诉他他在德育考核已经因为迟到被扣了好几分。学生回答:“老师,你也知道我已经比上学期时进步好多了。”我又批评他不要拿以前来比较。他又答道:“老师,你说过人要超越自我,我已经超越自我了。”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给我感触颇深,这位同学确实在各方面的表现比上学期进步了不少,我不能简单的从德育量化考核结果横向的在班级里做对比,应该也纵向的从前阶段和后阶段的德育量化考核结果做比较,站在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角度上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以班规作为一种辅助管理的方法,加以及时的反馈和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使班规能够真正发挥“以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总的来说,班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力的辅助手段。“以学生为本”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班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案例分析第35题:张某某,父母是知识分子,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严格。该生学习认真扎实,成绩较好,但每次考试后都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不热心班级事务,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班上几乎没有知心朋友,作为他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在班级里,要建立起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助人为乐,友谊为重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成为之心朋友,使每个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推动班主任驾驭班级及班集体的形成,使班级扮作得到巩固和发展。一、帮助学生克服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班级人际关系主要是一种心理关系,包含认知的、情感的、态度的三种相互联系的成分,其中夹杂着心理障碍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认知方面,有些学生的是非观念,对人的品质、行为和事物性质的评价,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或有类似“他不肯给我抄作业,是不友好的表现”这样的错误;在情感方面,有些学生心胸狭窄,嫉妒他人,缺乏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在态度方面,有些学生受心境效应从众效应等影响,人际态度不稳定或对他人持不友好态度。另外,每个班级都是会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性格内向、胆小、谨慎、敏感,或是过分自卑,交往偏少,易被他人冷落忽视,因而在人际关系中产生“定位”困难或错误,处于手孤立状态。三、在班级中接纳非正式群体班主任应增加各种非正式群体成员参加班级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满足他们活动和表现的需要,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了解和沟通,使相互关系更加亲密。对于其中的“首领”要让他多参加班级活动,带领群体在班级中发挥作用。一旦他们为班级作出贡献,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就会增强,其他同学也会对他们刮目相看,双方的关系就会进一步融洽。四、班主任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班主任在班级中担任双重的角色:一方面是教育者、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另一方面又要以平等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就要求班主任有正确的学生观,纠正一下几种错误观念:1、对成绩好的学生关怀备至,对其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迁就;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漠、疏远、厌恶等,结果使得师生关系畸形发展;2、对学生独断专横,强制压服,训斥责骂。结果学生表面驯服听从,内心却怨声载道,师生关系不融洽,滋生学生的逆反心理;3、认为对学生不宜粗暴,也不能太亲切,主张师道尊严,和学生保持距离。结果使学生对教师缺乏感情,师生关系淡薄;4、认为好学生应完美无缺,将全面发展曲解为平均发展,用一种模式去衡量要求每一个学生,忽视学生的爱好特长。结果使某些学生受到压抑,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五、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教育合力。案例分析第34题:四年级某班李某某,不好好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常出洋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找他谈话时,表面答应,过后丝毫起不了作用。作为班主任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你将怎么办?(一)理论支撑: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二)方法措施:1、找他心平气和的谈话,让他承认自己的不足,下定改正错误的决心。2、为他确定小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适时表扬,不断激发他的上进心。3、做好家访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意思对即可,12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8分)案例分析第33题:学校组织春游,班主任老师通知学生,并召开班委会布置各项准备工作,这时有几个同学找到班主任老师问,这次春游回来写不写游记,如果写游记他们就不去了。针对这种情况你将怎么办?学生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做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下面谈谈转变的具体做法:首先,教师要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个体对学习集体的认知。这是因为,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具有一种“一致性的需要”,力求自己的思想、信仰、态度和行为等在认知上与关系密切的群体保持一致,以便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个体的认知系统与群体大多数人的认知系统不一致或不协调时,个体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在通常情况下,个体就会采取措施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改变原有的态度,使自己的心理处于新的平衡状态。这也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表现。在一个学习气氛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的班级当中,学生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学校、教师、家长对他们的认可强化了他们的认知,由于学生集体被认可为“学习好”的集体,那么其中的学生个体为了在认知上与“好”相一致,不得不加倍努力,从而与班集体的形象保持一致,形成积极的态度。相反,要使被公众认可为“学习差”的班级当中的某一位“差”的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相当困难的,由于他所在的班集体已被打上“差”的烙印,尽管他有转变的欲望,但是为了与“差”的班集体舆论保持一致,为了不打破与其他同学“差”的“联盟”,他也许不惜放弃向“好”的方面靠拢的愿望,从而使得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促使其学习态度的转变。针对学生个体的这种“一致性需要”心理,学校、教师、家长不应轻易地给学生集体或学生个体贴上不良的标签,否则,一旦被学生认同并形成与之相一致的消极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日益顽固。我觉得,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依靠来自集体或个人的各项荣誉的有力支持。对大多数班级来说,在某个时期内,囊括各级各类的学科、技能竞赛的奖牌是不大可能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班集体或个体的某方面优势,对来之不易的荣誉加以大力宣传,从而达到“以点促面”的目的。我校曾有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散漫、纪律性差,是全校公认的“差班”。后来,班主任张老师发现,班上几个最调皮的学生很爱说笑,人又长得比较高大,在班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于是,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文艺演出上,张老师让他们代表全班出一个节目,这也是他们班唯一上演的节目。结果,这几个学生不负众望,他们精彩的小品表演博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获得了“演出优秀奖”。张老师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集体荣誉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挖掘学生们的特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班级先后获得了“环境卫生优秀班级”、“体育锻炼达标班级”、“好人好事标兵”等一系列荣誉,并最终夺取了“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几个顽固的学生在强大的集体舆论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学
本文标题:班主任大赛情景答辩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6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