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4山水画的意境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4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下面这几幅山水画,谈谈你的感受。2、明确学习目标。3、走近作者。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二、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三、细读感悟1.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诗画同源,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来说明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2..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3.作者是如何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的?首先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述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做到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画出有意境的好画。然后列举毛主席诗词的高度境界来论述写景是为了写情,诗画创作要高于现实,从而获得意境。接着通过将五代画家荆浩与另一位作者进行对比,论述中国画注重长期观察从而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从而获得意境。最后补充论述:山水画家要对所描绘景物有强烈的感情,没有深刻感受,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4.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四欣赏延伸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结合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五、板书设计六、课后作业请你从诗歌意境的角度,再赏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
本文标题:14山水画的意境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6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