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
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一)加减巧算专题精析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好,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掌握一些计算的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作接近的数进行简算。进行加减巧算时,凑整以后,对于原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相差的数,要根据“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多减要加上,少减要再减”的原则进行处理。另外,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与你同行在加法里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将能“凑整”的两个数交换一块儿,在减法和加法混合运算中可将参加的一个数连同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移动,这里称为“搬家”。例1、计算下面各题。538+749+462393+876-93分析:538+749+462=538+462+749→交换加数749与此相关462的位置。=1000+749=1749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2393+876—93=393—93+876→将“-93”搬到“+876”的前面。=300+876=1176将加减法运算中的任意几个数结合,使运算简便,也就是要在加、减法算式中加上或去掉括号。无论是加上括号还是去掉括号,都要注意括前面的运算符号,如果是“+”号,那么加、去括号时,括号里面的各数之间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是“-”号,那么加、去括号时,括号里面的各数之间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例2、计算下面各题。(1)1325—747+547(2)3856—1949+949+1923-1756分析:(1)1325-747+547=1352-(747-547)→(加上括号时,括号外面是“-”,747与547中间的“+”就变成“-”)=1325-200=1125(2)3856—1949+949+1923-1756=3856-1756-1949+949+1923→(搬家)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3=(3856-1756)-(1949-949)+1923→(将3856-1756结合凑整,-1949将与+949结合凑整)=2100-1000+1923=1100+1923=3023相信自已速算,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271+97-1711457-(195+457)4253-(253-158)-158500-38-46-94-62-6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4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二)加减巧算与你同行例、计算下面各题。(1)328-97(2)9+19+199+1999分析:(1)328-97=328-100+3→(328-100比328-97多减了3,应加上3)=231(2)9+19+199+1999=10+20+200+2000-4(将四个加数都增加一个1,变成整十整百的数,这样就多了4,所以就减去4)=2226相信自已速算,写出解题思路(1)584-397(2)320-8-8-8-8-8(3)99999+9999+999+99+9(4)1999+199+19(5)1000-90-10-80-20-70-30-60-40-50-50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5(6)9+89+899+8999+89999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6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三)找规律填数专题精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例。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与你同行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排列规律,再填数。(1)98、78、59、4l、24、()(2)196、148、108、76、()(3)l、2、4、5、7、8、10、()分析:(1)从相邻两数的差考虑:98–2078–1959–1841–17=24,它们的差依次中20、19、18、17、16。题中应填24-16=8。(2)还是考虑相邻两数的差:196–48148–40108–3276,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为48、48、32、24,再观察这些差,后一个差总比前一个差小8。题中应填76-24=52。(3)在这列数中,第一个数增加1得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得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增1得第四个数,第四个数增加1得第五个数,即:1+12+24+25+27+18+210。增加的数依次为1、2、1、2……,题中应填10+1=11。相信自己找规律填数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7(1)3、5、8、12、()、()(2)12、16、20、24、()(3)2、3、5、9、()、()(4)0、2、3、5、6、8、9、()、()(5)1、4、6、9、ll、14、16、()、()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8三年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四)上楼梯问题专题简析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每上一层楼梯需要1分钟,那么从一层上到四层需要多少分钟?如果你的答案是4分钟,那么你就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3分钟。为什么是3分钟而不是4分钟呢?原来从一层上到四层,只要上三层楼梯,而不是四层楼梯。与你同行裁缝有一段16米长的呢子,每天剪去2米,第几天剪去最后一段?分析:如果呢子有2米,不需要剪;如果呢子有4米,第一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4米里有2个2米,只用1天;如果呢子有6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4米,第二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6米里有3个2米,只用2天;如果呢子有8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6米,第二天再剪2米,还剩4米,这样第三天即可剪去最后一段,8米里有4个2米,用3天,……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用的天数比2米的个数少1.因此,只要看16米里有几个2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解:16米中包含2米的个数:16÷2=8(个)剪去最后一段所用的天数:8-1=7(天)答:第七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相信自己1、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切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需要多少秒?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92、三年级同学120人排成4路纵队,也就是4个人一排,排成了许多排,现在知道每相邻两排之间相隔1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3、时钟4点钟敲4下,12秒钟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4、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层,还需要多少秒?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0三年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五)填算式专题简析:在这一讲中介绍填算式的未知数的方法.我们将根据算式中给定的运算关系或数量关系,利用运算法则和推理的方法把待定的数字确定出来.研究和解决这一类问题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联想、试探、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与你同行: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下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三个数字,请把这个算式补齐。分析:由于三位数加三位数,其和为四位数,所以和的首位数字为1,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9或7。如果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9,则和的百位数字为1或2,而1和2都已用过,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不为9。如果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7,则和的百位数字必为0,且十位必向百位进1.现在还剩下9,6,5,3这四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双数,如果放在第二个加数(或和)的个位,那么和(或第二个加数)的个位也必为双数,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6只能放在十位,由于4+9=13,所以第二个加数的个位为9,和的个位为3,又由于6+8+1=15,所以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数字为6,和的十位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1数字为5。解:相信自己: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2三年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六)巧填算符专题简析:所谓填算符,就是指在一些数之间的适当地方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包括括号),从而使这些数和运算符号构成的算式成为一个等式。在填算符的问题中,所填的算符包括+、-、×、÷、()、[]、{}。解决这类问题常用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凑数法,二是逆推法,有时两种方法并用。凑数法是根据所给的数,凑出一个与结果比较接近的数,然后,再对算式中剩下的数字作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等式成立。逆推法常是从算式的最后一个数字开始,逐步向前推想,从而得到等式。与你同行:在下面算式适当的地方添上加号,使算式成立。88888888=1000分析要在八个8之间只添加号,使和为1000,可先考虑在加数中凑出一个较接近1000的数,它可以是888,而888+88=976,此时,用去了五个8,剩下的三个8应凑成1000-976=24,这只要三者相加就行了。解:本题的答案是888+88+8+8+8=1000相信自己:1、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3①3333333333333333=1992②12345678=12、在下面算式中合适的地方,只添两个加号和两个减号使等式成立。123456789=100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4三年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七)找几何图形的规律专题简析: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本讲将从几何图形的问题入手,逐步分析应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思考。因此,学习本讲的知识有助于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逐步掌握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你同行: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分析:中黑点的个数从左到右逐次增多,且每一格(第一格除外)比前面的一格多两个点.事实上,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仅表现在数量关系上,是一种较为基本的、简单的变化模式。解:“?”处应是相信自己:1、顺序观察下面图形,并按其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52、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1与6、2与5、3与4分别是相对面,如照下图那样放置,并按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翻动,则木块翻动到第5格时,木块正上方那一面的数字是多少?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6三年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八)数字迷(一)专题简析:数字谜是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特点是给出运算式子,但式中某些数字是用字母或汉字来代表的,要求我们进行恰当的判断和推理,从而确定这些字母或汉字所代表的数字.这一讲我们主要研究加、减法的数字谜。与你同行:下面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当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分析:由于是三位数加上三位数,其和为四位数,所以“真”=1.由于十位最多向百位进1,因而百位上的“是”=0,“好”=8或9。①若“好”=8,个位上因为8+8=16,所以“啊”=6,十位上,由于6+0+1=7≠8,所以“好”≠8。②若“好”=9,个位上因为9+9=18,所以“啊”=8,十位上,8+0+1=9,百位上,9+1=10,因而问题得解。真=1,是=0,好=9,啊=8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7相信自己:下面各题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当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1)大家上学(2)攀登高峰+大家爱学+攀登高峰爱学上大学我登高攀峰(3)助(4)迷助人字谜助人为数字迷+助人为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8乐解数字迷1993+巧解数字迷2解数字谜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19每周趣味数学题(九)方阵问题专题简析: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方阵的基本特点是: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③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与你同行:某校三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三年级学生多少人?分析根据四周人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6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