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2012·福建,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三岁食贫。(《诗经·氓》)(2)群贤毕至,。(王羲之《兰亭集序》)(3)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4),孰能无惑?(韩愈《师说》)(5),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6)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1)自我徂尔(2)少长咸集(3)渚清沙白鸟飞回(4)人非生而知之者(5)岸芷汀兰(6)吟鞭东指即天涯解析:本题所考查的六句都是教材中的常见名篇,并且都是2012年《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章,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龚自珍《己亥杂诗》、范仲淹《岳阳楼记》)在考试中都有所体现。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规范书写,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往往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比如“自我徂尔”中的“徂”,“岸芷汀兰”中的“芷”“汀”,“吟鞭东指”中的“吟”等都是考生容易出错的字词。(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2·福建,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窗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杳:深远2B.修篁干.霄干:冲C.延.坐后堂延:延请D.履.苍莽中履:鞋子答案:D解析:A、B、C三项的解释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字在中学阶段较为常见,作名词时常解释为“鞋”,作动词时常解释为“登位”“踩,践踏”等,从前后文来看,在文中应解释为“行走”。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信息选择的标准,即题干中“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解答时,要注意辨别各项信息所表现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没有扣住“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选项,即可排除。①句写的是游龙鸣山时的天气情况,不是直接写景色;④写龙鸣山北有“甘露室”,不是直接写景色,这样含有①和④的选项即可排除。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答案:B解析:本题四个选项选取文章的若干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解题技巧上看,做题时,要尽量对照原文逐项排查。具体答题时,首先要审准题干,注意“不正确的一项”,其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辨别各项的概括、分析是否正确、合理。B项“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从原文看这块“巨石”不是在潮音岩,而是作者登绝顶时所见。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参考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解析:做翻译题时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第(1)题重点考查了实词“下”“引”“给”,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时要注意:“下”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下”,“引”是动词“(把水)接引”,“给(jǐ)”也是动词,译为“供给”,虚词“其”作代词译为“它”指“天池”;在句式上,注意句中的省略成分,应补出。第(2)题中的难点在实词“适”“得”,虚词“斯”“其”“信”等。“适”是动词,可译为“恰逢”,“得”是动词,译为“遇到”;“斯”作代词,可译为“这次”,“其”作代词,出现两次,在翻译时应注意结合前后文,“信”作副词,可译为“确实”。参考译文:出游的最乐,是恰好遇到适宜的天气而快乐,遇到理想的地点,更让人快乐,如果一起出游的又都是品行才学优良的人,那么就可以来抒发内心喜悦的心情,宣泄一下内心的郁闷,也可以畅谈一下内心的想法并且用文章来表达出来,那就是令人高兴而没有迷失准则呀。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严厚斋摆设酒肴,叫我一起游龙鸣山,也就是无想山。当时春雨后天晴很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及英俊潇洒的少年,按年龄长幼依次前行,前有乐工鼓吹乐器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走了五六里,两侧高山相对耸立有如高楼,相距只有百步,向东绵延不断。两山中间夹着贫瘠的田地,田地的右侧有一条小路,随两侧深邃的山势高低曲折。前行三四里,两侧更加狭窄不宜种田,只能当做道3路。又前行数里,山势更加奇伟险峻,轻盈的雾气,暖暖的云气,不时轻轻地吹动我们的衣襟和帽子。高山之外更是重峦叠嶂,远远地望不到边。走了不久,悬崖峭壁在两边对立,形状像华表柱一样,各种高大树木,夹路向北绵延而去。山涧下多大石,云气缭绕,树木茂盛,岩石上繁花似锦,鸟鸣声悦耳动听,(让人觉得)好像不是在人间。寺庙雄伟壮丽,匾额上写“禅寂”两个大字。寺门外一棵茂盛的古松,树干数人才能围抱过来。修长的竹子耸入云霄,分列在寺门内的两侧。寺庙长老出来迎接我们,请我们到后堂落座,后堂匾额上题写“白云深处”四字。在后堂西面有“听松轩”,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韩熙载亲手种植的桧树还在。在北面有“甘露室”。再往北,上面是“招云亭”,景象优美,视野空旷,山峰紧凑而挺立,回看刚才所经过的群山,低头就可以看到山顶了。于是又攀登上潮音岩,只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异态百出。一同出游的人由于攀登的疲惫,就在此停下不前了。我因为未能登上绝顶而怏怏不乐,和两三个朋友决定向上攀登。地势越来越险要难行,撩起衣裳抓住藤萝,在杂草中前行。山顶上有一天池,水面宽广深不见底,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登上西边山顶,上有一巨大而平坦的石头,上面可以坐数十人。四处渺茫,放眼望去,顿觉心中豁然开朗。登上东面山顶,看到西面又有更高的山峰,由于疲倦都不想再往上攀登,(人们)就返回到“白云深处”饮酒。这时山中水汽熏蒸座席,犹如夏天,一会儿又凄凉如秋天,一会儿又寒冷似冬天。同行的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饮酒无数,高谈阔论非常高兴。即使随从、乐工也各顺其心意。酒宴结束后,长老引领我们去赏花,慢慢登上环翠阁。过了不久与长老告别,走出寺门。走了快一里路程,人们由于游兴未尽,纷纷席地而坐,每个人按韵作诗,过了很长时间,作诗完毕才往回走。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只是溧州这个地方,不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又加上这座山隐藏于幽深偏远的地方,所以没有前代贤人为之题写诗赋和当代名家使之从隐微之中闻名,因此我写作此文使它闻名。唉,令人高兴而不迷失其正道,就有了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的感觉了。兰亭集会,竟有人产生感慨悲戚的感觉。这次一同出游的人心情和悦,吟诗作赋,都有可观之处,这也是游乐的正道吧。于是记下这一次出游的快乐,使无想山能够闻名于世而已。(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参考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解析:该题诗歌选择了宋代李刚的《望江南》。此词上阕描写了一幅简约朴实的雪天垂钓图,刻画了一个闲适自在的钓翁形象,下阕借着对钓翁生活环境的描写,烘托了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第(1)题考查分析鉴赏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句主要描写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场景,写出了垂钓的宁静环境以及钓翁垂钓时的专注等,分析时应扣紧诗句塑造的钓翁形象,同时也要体现在诗句中的具体字的赏析上,如“振”“但”。第(2)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解题时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烙印的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从“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小屿”,“缩鳊圆鲫”“轻笼”以及“欢笑有儿童”等意象的描写中,烘托了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这正是诗句中体现的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4(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红楼梦》)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风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家》)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答案:CE解析:试题中所选入考查的情节
本文标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8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