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演讲与辩论课件41演讲两篇
-1-第四单元-2-目标预览1.探究演讲词的特点,提高演讲的针对性。2.学习演讲的技巧,了解不同的场合需要运用不同的技巧,体会不同的演讲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3.运用本单元文本,尝试演讲,进一步提高演讲能力。-3-单元综述本单元学习演讲的针对性。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如果演员有精湛的技艺,就有可能取得演出的成功;如果作者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但是演讲不同,演讲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他应该调动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演讲比表演和写作更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辩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4-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演讲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演讲方式。本单元的几篇演讲词都有这样的特点。●《演讲两篇》之一《毕业赠言》是胡适在1929年给中国公学十八年级的毕业生所做的演讲。当时十八年级学生即将大学毕业,作为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针对这种情况谈了“不要抛弃学问”。《告别演说》是蒙哥马利将军对第八集团军的告别,嘱托与希望之情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篇演说的重点。●《数学的光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活的例证着重介绍了数学的三大特点——抽象性、精确性、应用的极端广泛性,还补充介绍了数学的可想象性、数学作为美的象征等方面的知识,把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和神奇力量,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走向社会》是美国当代电视剧明星亚伦·亚达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某次毕业典礼上的演说词。演说者以父亲对女儿临别赠言的口吻,设身处地地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提出种种忠告和建议。-5-演讲两篇-6-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课前3分钟演讲小题目:请以“我的毕业赠言”为题,准备演讲稿,并在学习本课前向全班同学做3分钟左右的演讲。-7-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胡适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文史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鼓手,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1928~1931年,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这篇文章是他于1929年在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篇演讲词短小精悍,始终围绕“不要抛弃学问”这个中心,语重心长地告诫毕业生“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的道理,希望他们成才成器。-8-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贝纳德·洛·蒙哥马利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942年8月至1942年10月,蒙哥马利受丘吉尔之命赴北非接管第八集团军。他率领第八集团军会同盟国沙漠空军在阿拉曼地区与德、意军队激战,最终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随后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1943年7月,他率领第八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役。-9-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1943年他奉命调任,转战其他战场。要离开这支心爱的部队,他有些恋恋不舍。在12月30日从阿尔及利亚飞回意大利的飞机上,他满怀深情地写好了对第八集团军的告别文告,并安排在他离任后于1944年1月1日向全体官兵宣读。这就是本文的《告别演说》。-10-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告别演说蒙哥马利(1943年12月30日)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们,我离开第八集团军的时刻来到了。我受命去指挥在英国的英国军队。他们将在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下作战。【探究1】【探究1】这篇演讲词用了怎样的句式开篇?作者这样说有什么作用?【提示】作者开篇用了三个陈述句,各陈述一个事实,酝酿了离别的气氛。-11-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我实在很难把离别之情适当地向你们表达出来。我就要离开曾经和我一起战斗的战友。在艰苦作战与赢得胜利的岁月中,你们忠于职守的勇敢与献身精神,永远令我钦佩。我觉得,在这支伟大的军队中,我有许多朋友。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会想念我,但我对你们的思念,特别是回忆起那些个人的接触,以及路上相遇时愉快致意的光景,实非言语所能表达。我们共同作战,从未失败过。我们共同所做的每件事,总是成功的。我知道,这是由于每个官兵忠于职守、全心全意合作的结果,而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做到的。正因为这样,你们和我彼此建立了信任。司令官与他的部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价之宝。与沙漠空军部队告别,我也依依不舍。在第八集团军整个胜利作战的过程中,这支出色的空中打击力量一直同我们并肩作战。第八集团军的每名士兵引以为荣地承认,这支强有力的空军的支援是取得胜利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盟国空军,尤其是对于沙漠空军的大力支援,我们将永志不忘。【探究2】【探究2】这篇演讲词的演讲者是一位战场上能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老将,而此时此际,演讲者一再用“我”“我们”“你们”“朋友”这些称谓,这样说有什么好处?【提示】《告别演说》中蒙哥马利以“战友”和“朋友”来称呼他的下属,朴实平易,亲切平等,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在战场上没有官兵之分,有的只是在共同浴血奋战中建立起来的战斗情谊,这样的称谓,让全体官兵想起那段辉煌而艰苦的作战岁月。-12-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临别依依,我要向你们说些什么呢?【探究3】【探究3】画线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提示】这句话体现了将军和战士之间深厚的情意,似乎有千言万语,只是无从说起。-13-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范例●研探我激动得说不出话,但我还是同你们说:第八集团军之有今天,是你们的功劳,是你们,使得它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因此,你们一定要维护它的良好名声和它的传统。请你们以对我一贯的忠诚和献身精神同样地对待我的接任者。再见吧!【探究4】希望不久又再见面,希望在这次大战的最后阶段,会再次并肩作战。【探究4】演讲者既然说了“再见吧”,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提示】最后一段表达美好的愿望,这样行文,能体现出蒙哥马利将军的留恋之情。-14-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短小精悍、语重心长的《毕业赠言》胡适的这篇《毕业赠言》,开门见山,自然紧凑。通篇没有任何刻意的铺垫与起承转合,一开始便亮出了“不要抛弃学问”的主题,使人警醒。接着谈到自己对有些同学将因不研究学问而被时代淘汰的担心,最后通过引用易卜生的名言表达了对学子成器的殷切希望。全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简约而不简单”,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的缜密与严谨。另外,这篇演讲还具有循循善诱、语重心长的特点。首先警示毕业学生“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他们趁着年富力强之时抓紧研究点学问,告诫他们不要幻想有了条件再去搞研究,那只会使自己愈加怠惰,最重要的是把握现在,然后又举达尔文的事例和一系列数字有力地说明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最后一句“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更是深情依依,令人心悦诚服。作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达了一位长辈对后代学子的关心与爱护。-15-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新课助读范例研探技法借鉴巧用称谓、以情动人的《告别演说》蒙哥马利将军的《告别演说》侧重于以情动人,演讲者以共同的经历引发听众的共鸣,以亲切的称谓拉近距离,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蒙哥马利统率英国第八集团军转战多年,与下属相处融洽,他们是有特殊“关系”的。因此演讲者一上来就点明自己即将离任,把大家带入到即将分别的情境中,演讲中用“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们”“思念”“依依不舍”等词语袒露了心底最柔软之处,让人感受到患难兄弟般的离情别意。多年生死与共,临别时心中感慨万端,告别转战南北的战友,告别共同经历过的那些岁月,思之怎不叫每一个人怅惘、留恋?在平等的称呼里,在默契的心灵对话中,内心情感相互激发、碰撞,从而酝酿、交流着“战友”“朋友”关系。此时的“关系”在演讲人主导的这个时空情境里不断触发、暗示,从而引发共鸣,拉近了距离。-16-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类文品读小试身手●类文●品读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1932年6月27日)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导读】本文是胡适先生于1932年6月写给当年即将走进社会的毕业生的一篇演讲稿,初载于1932年7月3日的《独立评论》第七号,后收入《胡适文存》第4集第4卷。这篇演说虽时隔80余年,但在今天看来,文中字里行间透露的诚恳和真情让我们感动,一针见血的观点让我们深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有实用价值。【练习】1.第一段结尾画线的语句“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能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毫毛”来自于《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比喻神通广大的法宝;“锦囊”在古代常有“锦囊妙计”之说,比喻好的计策。这句话放在演讲的开头,幽默地说明这篇演讲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作用。-17-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类文品读小试身手●类文●品读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2.第二至四段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结构安排在演讲中有怎样的作用?答:第二至第四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二段为总说,告诫同学毕业后可能面临的“三条路”和“两种堕落”,第三、四段分别说明“两种堕落”。这样写条理清楚,使听众易于把握演讲的要点,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要讲的内容,即“三种防身的药方”。-18-首页学习与借鉴拓展与运用类文品读小试身手●类文●品读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3.胡适认为是什么原因容易导致毕业生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和“学生时代的
本文标题: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演讲与辩论课件41演讲两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8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