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662原君节选
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原君(节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对王阳明一派,批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一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未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作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作出了有益的思考。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学问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作品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好逸恶劳(wù)寇雠(chóu)无稽之事(jī)窥伺(kuīsì)2.识通假视之如寇雠(“雠”同“仇”,仇人、仇敌)3.解多义(1)除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消除)洒扫庭除(台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官职)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2)使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让)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出使)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命令,叫)(3)如视之如寇雠(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比得上)如其克谐,天下乃定(如果)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私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偏爱)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个人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暗中,私下)(5)孰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谁,哪一个)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怎么)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6)焉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分古今(1)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人各自私也古义:自谋私利。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5.析活用(1)离散天下之子女(使动用法,使……离散)(2)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称呼)(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明句式(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判断句)(2)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省略句)(3)曾不异夫腐鼠(省略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点评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原上考察君主的产生。在此,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些公共的事情,凝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正,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态度。作者之所以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君主的做法作铺垫的,与后文形成了对比。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译文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点评“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在前文阐明君主产生的原因和应有的作用后,指出“后之为人君者”对待君位的观点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他们以为天下的权和利“尽归于己”,他们“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接着进一步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奉我”“一人之产业”,并“视为当然”。进而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旨。提示本文主要阐述了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首先作者在写作标题的拟定上已基本点明了这一写作倾向。因为“原君”的意思是推论为君之道。正是因为这样,作者首先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分析了君主的产生,指出君主产生的原因是君主顺应时势,凭自己的辛劳赢得了大家的拥戴,而君主的天然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害归于老百姓。作者对此罪恶行径加以斥责,从而指出今之君主已成为“天下之大害”,表现出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倾向。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原君》作为一篇声讨封建帝王专制独裁统治的檄文,它给人们哪些有益的启示?提示在《原君》篇中,黄宗羲首先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个天赋人权的命题,即每个人有争生存求幸福的权利,而这个人权却被君主剥夺了。那些君主“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君主个人把天下当成了私产,将“天下为主,君为客”颠倒成“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他揭露了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的罪恶。从秦皇一统到康乾盛世,黄宗羲第一个这么深刻地揭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罪恶,喊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第一个把皇帝当作“寇雠”“独夫”,这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推翻两千余年来的封建专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原君对比古——君主明职分今——君主国之害不明——大害举例批——小儒君臣义望——君主明职分明——利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层层对比,以史实立论《原君》在阐明君主职分的基础上,着重抨击了后世君主的专制独裁,表现出可贵的民主主义思想。全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见解透辟。这除了由于作者的思想先进外,还得力于托古论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和充分而典型的史实论据。作者颂扬三代以前的君主是“托古”。托古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参照物,为论今提供了立论的依据,意在用托古之箭来射论今之的。这样,“古之人君”与“今之人君”的反复对照,就成为全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并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通过古之人君为天下“兴利”“除害”与今之人君“利己”“害人”的对比,更清晰地辨明了君主的真正职分;通过古之人君“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与今之人君“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对比,更充分地揭露出后世君主专制独裁的本质;通过古人把君主“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与今人把君主“视如寇雠,名之为独夫”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显示出后世君主狰狞贪暴的面目……这些对比,意理绾联,又汇集于“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私”的根本对立,从而使君主必须以天下为公的中心思想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阐发。显然,托古论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不仅通过对比双方的相互反衬,使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都十分鲜明,而且通过对比双方的相反相成,将全文凝聚成一个内在逻辑十分严密、中心旨意十分突出的艺术整体。(选自《古文鉴赏大辞典》,有删改)
本文标题: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662原君节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