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劝学》《劝学》(节选)教学设计一、教材、教法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运用智慧,产生先进思想,人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本专题两个板块分别是“求学之道”和“经典的力量”,《劝学》(节选)和《师说》共同组成“求学之道”,分别从自主学习和向外部力量学习的角度,探讨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第二板块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探讨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侧重的是“探讨”。在文本阅读中,借助教材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理解,同时结合课堂生成性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讨,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本专题的探讨应抓住“如何获得教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学生在深入探讨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有较充分的准备,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最后教师对探讨的结果作出评价。问题探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同桌间、小组间、独立完成甚至可以安排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文言文积累的基础上,有阅读较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必须以个人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为前提。本文文言基础知识点这一内容理解上的障碍应当先扫除,例如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的归纳整理和特殊句式的总结应该在探讨前先让学生基本掌握。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理解文本并未有太大的难点,在对文本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则要启发学生要有探究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围绕“如何获得教养”和“求学之道”,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相互间对话。要引导每位同学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三、教学设想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我设置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提出文章翻译上文言疑难处,互相解决,疏通课文,建立问题探讨的基础,扫清对文本理解的障碍;第二课时,通过设置问题探讨,更好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针对文本独立思考所提出的问题,针对筛选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帮助学生学习本文作为典范之作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写作特色。本设计是第二课时。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问题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学生能通过问题探讨,理解荀子的学习观,并能指出其思想在现今的局限性,理解荀子“学不可以已”,要“积善成德”,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思想。3、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总结一些写作议论文的方法。五、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独立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平等对话、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学生能通过问题探讨,理解荀子的学习观这一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思想。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请学生在理解全文大意、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结合专题、板块内涵,参考教材P38“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由小组整理归类上交。(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归类整理,老师进行筛选,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解决)(二)1、导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而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人在学习中蒙昧走向智慧,从孤陋寡闻走向博学多才,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成为有教养的人。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荀子的《劝学》。2、全班齐声朗读课文。3、问题·解答一⑴师:上节课后,我请同学们在理解全文大意、疏通全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结合专题、板块内涵,提出问题,由小组整理归类上交,很多同学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①荀子开头写“青”、“蓝”、“冰”、“水”主要来说明什么?(吴某、王某)(学生能够疏通课文的意思,但是不明白用自然现象来做论据和题目中的“学”有什么关系,认真思考后学生能够自己来解决。问题后面的是提出此问题的同学的名字,老师也可以再来让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思考出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们现在能否理解为自主学习?有无其他理解?(陆某)在宋代刻本上,为什么有两列“小字”,课本中却没有?(张某)(这个问题针对2005年6月第2版的新教材增添在文本后面的“宋代刻本”提出的,其中有夹注,一些同学看书很仔细,发现了其中不太容易理解的问题)②文章写“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想表达什么?(贾某、冯某)③荀子为什么觉得学习重要要勉励人们学习?(缪某、高某)荀子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本文的?(黄某)(第三组两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引导学生思考荀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和荀子的社会地位来推测)⑵根据背诵提纲学生背诵第一节。[1][2][3]下一页
本文标题:《劝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