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4诗词五首春望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春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春望》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第二首。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被叛军所俘,深陷长安时所作。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散,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深沉含蓄,感人至深。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经过初中以来的诗歌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品读诗歌的方法,分小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朗读诗歌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2、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入手,感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4、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入手,感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迁移阅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杜甫2、出示杜甫诗作《春夜喜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定居四川成都,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表达了喜悦的心情;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诗歌。3、杜甫还有一首写在春天的诗《春望》,同样是在春天,诗人又望到怎样的景象?又是一番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春望》。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试读。2、感知诗歌内容①诗题为《春望》,那诗人在春天望到了哪些景物呢?②哪两个景物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火”、“国破”。指名学生介绍安史之乱。③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战乱中的诗人又有怎样的个人境遇呢?指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④诗人在春天举目四望,哪些诗句又在描写诗人的形象?试着描绘一下诗人当时的样子。三、品读悟情1、学生齐读诗歌2、在诗中,诗人往往通过景和物来寄寓情感,诗人还通过诗人形象来传达情感。接下来:小组合作,选取诗中对景、物以及人的描写,体会其中的情感。①小组合作探讨,品读悟情。②班级内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3、情境朗读:面对残破的国土,他悲痛万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连绵的战火,他忧国思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经历国破和家散,他愁苦不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归纳感情:从诗中的国破之景、家书之物以及愁苦之人的描写,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局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的悲叹。这就是忧国、伤时、思亲、悲己的感情。四、赛读创读1、教师感情朗读诗歌。2、学生小组练读:同学们带着感情在小组内练习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可以推荐一名同学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3、班级赛读展示。4、师生合作创读。五、类文阅读1、听读杜甫的诗作《登高》2、这是诗人晚年漂泊异乡,在秋天的重阳节登高时所写。课后同学们试着用同样的方法,从诗中的景,物以及人的形象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3、齐读《登高》。课堂结束,我们对诗歌的品读仍将继续!
本文标题:24诗词五首春望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1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