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产权理论与企业产权制度一、产权的概念及属性二、企业产权制度三、现代公司产权结构的演进一、产权的概念及属性1.产权的概念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财产上享有的占有、使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依法享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产权的属性排他性可分离性可分割性不完备性二、企业产权制度企业产权制度是指企业的财产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企业产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即(一)业主制产权制度(二)合伙制产权制度(三)公司制产权制度(一)业主制产权制度业主制企业是由个人出资兴办的企业,通常由业主自己经营。所以,业主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既简单又清晰,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即“四权”)都归属于一个主体,即业主。业主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因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都归业主一人所有。这是一种典型的私有产权形式。一般来说,业主有非常强的激励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什么在业主制企业的雇员会产生偷懒行为?如何监督雇员的偷懒行为?由谁来对雇员进行监督?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在1972年发表的《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一文中从企业的产权角度给予回答。企业活动实际上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合作过程,这种合作能利用彼此的比较优势。因此企业生产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团队生产必然导致计量团队成员对总产出贡献份额的困难,在监督存在费用的情况下,团队成员的偷懒行为不可避免。如何才能减少队员的偷懒行为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可以监督一些团队的生产状况,团队外的投入要素所有者,可提出更低的报酬要求,来替代那些过度偷懒的成员。团队中现有的成员也将恐于被那些只需支付较低报酬的外来者或团队中其他成员在支付较低报酬时就提供服务的人所代替。二是企业内部的产权制度安排,就是为了克服企业内部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偷懒行为而建立起来。即设立专门人员作为监督者来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为了防止偷懒,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专司度量、监督和管理职能。如果以监督其他要素成员的努力程度作为自己专业职能的监工只是团队的成员,只是从团队中分离出来的要素所有者,监督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为这样的监工也和其他要素所有者一样怀有偷懒的动机。那么监督管理者的偷懒行为又如何防止呢?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指出,产权制度安排必须克服监工与被监视成员在利益和动机上的雷同,要设法使监工的偷懒动机变得对自己不利,从而达到双方的激励相容性。那么,这种产权制度安排是什么呢?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约束可以充分解决这个监督监工的问题,那就是赋予监工剩余索取权。其奥秘在于“每个队员以工资形式获劳动的报酬,而监工则获取扣除工资之后的剩余收入”。这样一来,队员的生产越有效率,监工的剩余越多,从而监工越有动机去监督队员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因此,这又反过来促进团队生产的效率。这是有效监督的源泉。从产权结构来看,业主制企业的产权就有这种安排:监督管理者具有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的监督管理者就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有关企业生产的决策都由持有剩余索取权的人做出,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是企业主或雇主。因此,业主制企业的产权结构表现为产权的单一所有。企业主即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全部的产权,包括剩余索取权,监督其他要素所有者的权力及经营的决策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把产权集中在单一持有人手中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在很多情况下,共享产权或者给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产权也许是有效率的。(二)合伙制产权制度合伙制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人联合组成的企业。在产权制度上,合伙制与业主制并无本质的区别。——因为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并未发生分离,只不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再归属于一个主体,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主体。正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归属于几个主体,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也是由几个合伙人共同分享,这意味着亏损也由业主制的一人承担变成了合伙制的几个人共同承担。合伙企业联合监督的得与失•通过合伙制的方式,引入多个企业家(合伙人)进而监督企业的运作,增加了监督的供给,尤其对于企业的一些关键工作岗位的员工,将这些员工纳入到合伙人行列,可以由被业主监督转变成为自我监督,极大的改变了监督成本高与监督难的问题。•但是,要保证合伙制具有高效率,就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合伙人就分享剩余收入达到彼此满意的协议。(2)每个合伙人的监督工作都是认真完成的,并且可以毫无代价地加以观察。•在这两个条件下,合伙制的产权结构将是增进企业生产力的理想制度。出现偷懒、搭便车问题后,合伙制就将变成低效率的企业制度,难以维持下去。当企业规模扩大而合伙人增多时,企业很快面临谈判成本增高和合伙人之间“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引起企业的利益损失。比如,一旦合伙人的行为不易观察,或监督合伙人的行为需花费较大代价,就会在合伙人中出现偷懒行为、搭便车行为,即都希望对方更积极地去监督以减轻自己的负担。简单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不论对手是努力还是偷懒,在工作不可以测量的情况下,每位主体都有很强的动机去偷懒,这种情况造成了合作的低效率,是很难让合作双方容忍的。而且随着合伙人人数增加,偷懒的动机会加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合伙制企业一般不愿随便扩大合伙范围。多数情况下,合伙制以小规模企业居多。合作者B努力偷懒努力50,5010,60合作者A偷懒60,1020,20(三)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现代公司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大约14、15世纪,在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一些人将自己的财产或资金委托给别人经营的组织形式,经营收入按事先的约定进行分配。经营失败时,委托人只承担有限责任。15世纪末,随着航海事业的繁荣和地理大发现的完成,迎来了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1600年,英国成立了由政府特许的、专司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这被认为是第一个典型的公司制企业。到17世纪,英国已经确立了公司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公司已成为一种稳定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最早在欧洲兴起的公司制企业(也称股份公司)是一种以资本联合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形式。1、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包括如下内容:1)公司制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公司制企业的资本由股东投资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拥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制企业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是以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和经理为代表的公司法人对本公司资产所实际拥有的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它可以通过《公司法》的具体条款来体现。2)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以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化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公司制度的演进过程中,两权分离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以其投入资本的多少享有相应份额的财产所有权,即投资者所有权。投资者所有权表现为三种权能: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企业则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拥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阶段是公司法人财产权同经理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股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以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企业的经营权从业主手中转移到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营才能的经理手中。业主主要享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管理者则取代所有者获得企业经营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3)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公司制企业的股东将属于自己的财产投入法人企业后,投入的这部分资产就与他未投入的财产相分离,股东仅以投资的数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由于公司制企业是法人企业,是独立于投资者之外的民事主体,它以法人组织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以投资者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与投资者的其它财产无关。如果企业破产而全部资产还不足以抵偿债务时,每个股东损失的最大限度也只是丧失他对该企业的全部出资。这种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大大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从企业的产权制度来分析,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最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所有权结构的分散化。即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归属已经不再具有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的单一或少数持有者的私人性,是典型的“集体所有”。例如,美国最大的股份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东人数多达200万,股票总数达4亿股,平均每个股东持有200股。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巨型公司,居然是由互不相识的数百万个人出资和拥有的。(2)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或者说“剩余索取权”与“监督其他要素的权利”相分离。这一变化对于个人财富的基本概念和公司权力结构的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所有权的地位,由积极的动因向消极的动因变化。过去,所有者拥有的是可以亲自支配并对此负有责任的物质财产,而现在所有者拥有的是财产价值的凭证,而财产的实际支配权,过去为所有权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已分裂出来,转归经营者集团手中。所有者对于所持股份企业及其实质财产已无支配力,同时他对其也不负无限责任。2)个人财产的价值,即他从公司中所获得的财产收益,现在已依存于与其本身及其努力无关的各种力量。个人财产收益,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及其才能,一般所有者对他们是无力支配的;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即取决于股票市场上其股票价格的水平,后者是时常变动的。2、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带来什么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这会给公司带来拥有支配权和控制权的经营者的委托代理问题。(1)现代公司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的产生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一种责任、风险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股份公司通常存在着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经理。(2)现代公司中的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什么是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呢?詹森和梅克林说过:——如果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可以使其利益偏差有限。解决的办法!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即公司治理是通过设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实现的。公司治理的对象是股份公司的经营者,即公司董事会成员和高层经理。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的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化风险权力适用范围业主制企业主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出资方拥有所有权与经营权规模小(一人可监督)、风险中性的业主、个人有经营能力合伙制共担投资与经营风险,却增加了连带的道德风险集体权力,共同决策,互相监督规模不大、私人关系好、精英群体股份制股东承担风险,却通过股票市场分散所有权归股东,经营权归经理人规模可以很大,经理人控制企业经营受股东监督演化的依据风险中性的人承担了更多的风险、风险分散化经营一方有能力,监督一方有动机企业从小规模到大规模、风险在分散、权力也在分散案例: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美国的福特公司创建于1903年。亨利.福特——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用流水线和T型车开创了美国的汽车时代。1918年,在全世界奔跑的汽车中,有一半都是T型车。到了1921年,T型车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6.6%。T型车的最终产量超过了1500万辆。福特公司也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作为商业领袖的福特,风光不亚于总统。T型车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以后,亨利·福特不断改进他的生
本文标题:现代企业制度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