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老年社会工作邓俊丽基本现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或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事件事件•早在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在公交站台搀扶起跌倒在地的徐老太,反被其指认撞人。南京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彭宇给付徐老太损失4万余元。此案一时间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讨论,“彭宇”这个普通的名字甚至成为这类事件的标签,就在此事余绪即将散去时,更多类似事件又突然撞入公众的视野。事件•今年8月,各地发生多起搀扶摔倒老人反被其指肇事的事件。网帖爆料,天津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逾十万元;江苏如皋客车司机殷红彬驾驶途中发现一老人被压在三轮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下车将其搀扶,反被老太认定是在路边撞倒自己;武汉一名电动车主胡师傅在路口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时,被婆婆称是被其电动车撞倒事件•济南上演女版“彭宇”案搀扶摔倒九旬老人被诬•2011年09月18日17:17•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省城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评论: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是社会之悲哀•丁兆林:现在全国人民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其实它已经不是一种玩笑话,现在甚至朋友之间都在问,如果真看见这种情况你到底该怎么做?大多数人很坦率的回答我不扶,为什么呢?我害怕,怕被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出现的那几个糊涂案给大家、给全国人民这种警示,而且告诉大家你没有撞老人的话你干吗去扶老人呢?我觉得法官的这样一句话实在是把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推到了一个可怕的边缘。像我们现在发生多起老人摔倒没人帮扶的尴尬事件,其实就是这前段时间这些糊涂案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具体体现。评论: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是社会之悲哀•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要套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中国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就是让人们都不敢去扶一个老人。我觉着这种情况是一种警示,如果这种情况下去的话,谁家的老人在外摔倒都是同样的结局,不会有人扶的。在这种可怕的社会的冷漠中,所有人都是失败者,包括那个法官,我不知道那个法官他到现在为止怎么想。他认为他家的老人出去摔倒会有人来扶吗?我觉得这个法官可能也会有一点考虑,因为他的这种判案。评论:中国道德生态遇“双重门”•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南京“彭宇案”是一个非常恶劣的先河,这起案件是法律对道德的凌辱,是制度对正义的强暴。夏学銮指出,人际关系间信任感的缺失,导致了社会病态的出现,人心冷漠正是其中一种反映。有信任,才有温暖。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感已经不复存在,当今中国正处于“道德荒漠”中。人与人之间的孤独、缺少联系,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悲哀。国人社会心态亟需软治理,而这种心态治理只能从精神层面解决,物质条件无法对症下药。•在浙江衢州常山县钱塘江上游的常山港湾,湍急的江水中,65岁的占祖亿,用自己义无反顾的勇敢一跳,托起了一个即将淹没的年轻生命,被网友称作“最美爷爷”。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红堰村69岁农村老太柴小女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本村的4个孩子不慎落水,便不顾安危,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人。当她救出3个孩子后又跳入水中去救第4个孩子时,却再也没有出来,网友称她为“最美奶奶”。绪论•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老年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与服务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原则•老年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应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有效地帮组有困难、有需要的社会成员为目的,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工作的对象: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的领域:公共救济;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老年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的功能•对工作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对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念指导下,按照老年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相关制度、政策,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专业的助人过程帮助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促进其社会参与、增强其自身权利、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工作过程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日常生活的需求:•收入维持保障;生活救助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老年人家庭工作;老年人社区服务工作;机构照顾服务以及照顾者及服务机构的工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满足老年人发展及参与的需求:•继续受教育的需求;参加志愿服务的需求;贡献自己的经验智慧的需求——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友所乐老年社会工作•历史渊源和发展•(一)古代老年人福利思想和福利措施•舜、周公、孔子、礼运、孟子、周礼•古希腊、古罗马、希伯来人•(二)近现代老年人福利制度和福利服务老年社会工作按照服务对象不同按照面临的问题工老年人经济困难作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生活不能自理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其他成员人际关系不良象受虐退休后无法适应丧亲特殊需要:临终关怀老年社会工作目标•1、帮助老年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协助他们积极争取各种支持•2、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老年、接受年老事实,协助其适应、规划好老年生活,增强其个人能力,防止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促进其身心健康•3、协助老年人处理好老年后的人际关系•4、通过与老年人家庭、所生活的社区及养老机构的共同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给良好的生活环境,支持与社会互动塑造积极老年人形象赢得社会支持•5、为老年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提供必要参考老年社会工作功能•1、资源提供功能•2、恢复功能•3、预防功能•4、发展功能22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微观宏观脱离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连续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活动理论角色理论年龄分层理论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老年人次文化理论社会化理论社会损害和社会重建理论老年社会环境创建理论活动理论社会工作方形生存曲线理论角色理论•回顾与复习•老人:丧偶——鳏寡•退休——无角色•帕森斯:有三种不同的社会复位(socialrestitution)方式,以终止丧失过程,恢复或支持重要角色退出后的身份继续:文化所规定的角色继续、角色重演和易位投入脱离理论•又称撤退理论和休闲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卡明和亨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代际循环•具体观点如下:•A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撤离社会的生理基础。•B老年人心理较为消极,经常想到死亡,甚至期盼死亡,其心理不适合不断进取发展的社会。•C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由社会启动。老年人主动退却,社会对老年人的排挤、歧视和强制性退休制度,是社会启动的撤离过程。•D老年人的撤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E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脱离理论•对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A忽视个体差异•B忽视地位差异。•C忽视撤离造成的弊端•D忽视撤离的文化特征•E忽视老年完全撤离社会的负面意义•F不能解释属于不成功或未按日程脱离的老年人•G忽视了老年人与旁观者观点的区别活动理论•美国学者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提出的“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指出人一生有六个阶段特征,其中老年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密切的关系,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活动理论•假设:•1、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2、保持高水平的活动,会是老年人所要求的角色认同在角色支持方面有更多的资源•3、稳定的角色支持,可以保证稳定的自我认识•4、自我认识越明确,生活的满意度越高活动理论•活动理论的要点•A老年人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B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C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活动理论•对活动理论的评价•A有利于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改变老年人精神状态的方法之一,就是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B活动理论符合社会的价值体系。•C活动理论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D活动理论回避老年人的个性特点。连续性理论•美国学者赖卡德、利夫森和彼德森•连续性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年期开朗活跃者,老年期也会积极投入社会活动;中年期沉稳内向者,老年期一般不会热衷参与社会活动。•连续性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的。•曾对87位年龄在55岁至84岁之间的老年人的调适情况进行分析,列出五种主要性格结构。调试正常成熟型、摇椅型装甲型调试不正常愤怒型、自我怨恨型连续性理论•对连续性理论的评价•(1)连续性理论注重老年人的个体差异•(2)连续性理论有明显的弱点。•A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标准,忽视了个性特征的具体内涵。•B忽视了个性是发展的。•C忽视了个性的变化与社会变化有着密切连续性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指导意义•在社会工作中对老年人个性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性的关注,可以更加有效地针对不同特征的老年人提供具体的帮助。符号互动理论•回顾与复习•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马斯(W.l.Thomas)、库利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布鲁默(H.G.Blumer)和G.库恩等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它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老年人次文化理论•老年亚文化理论最初是美国学者罗斯提出的。该理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认为老年次文化群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这种理论认为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法定的退休制度成为老年期开始的明显标志。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养老院等等住所的兴建也为老年人提供了频繁接触的机会,通过相互交往,老年人会形成一种群体意识。这使得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成为可能,并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老年次文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老年人形成群体身份与意识,具有采取社会行动的潜能,以捍卫老年人权利及争取老人福利与社会资源。消极作用是有可能造成老龄歧视,不利于不同年龄层的整合。老年人次文化理论•评价•老年次文化理论忽略了老年群体成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他们的兴趣、利益、政治观点的差异极大,对一些社会事件未必有一致的观点和认同。而且也有不少老年人由于缺少与外面接触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形成老年次
本文标题:老年社会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5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