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八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管:上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消化腺:肝、胰、口腔腺、胃肠小腺体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并有内分泌和免疫作用消化:是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结构复杂的、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的小分子物质,使其能透过消化管上皮,再由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为组织细胞利用。包括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吸收:食物分解后产生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管上皮细胞膜进入血液与淋巴的过程为吸收。(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1、粘膜粘膜分为三层:上皮、固有膜、粘膜肌层1)上皮①口腔、食管和肛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②胃、小肠和大肠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③有的上皮下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形成腺上皮,分泌粘液和各种消化酶。④另外,在消化管壁上皮内还有散在的多种内分泌细胞。2)固有膜结构:胃、肠的固有膜含有类似网状结缔组织的成分,并有小消化腺、血管、淋巴组织、神经和少量分散的平滑肌。淋巴组织散分布或集合成淋巴小结。功能:淋巴细胞常穿入上皮组织内参加机体的免疫作用。3)粘膜肌层为一薄层的平滑肌,一般排列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收缩时,可改变粘膜的形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腺体的分泌和血液的运行。2、粘膜下层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功能: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3、肌层①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骨骼肌;其余均为平滑肌。②排列:内环行、外环行两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又称奥氏神经丛。③功能:肌层收缩与消化液、食糜充分混合,以利于消化和吸收。4、外膜管壁的最外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称纤维膜。若外膜表面覆盖一层间皮,则称浆膜。浆膜表面光滑,可以减少消化管蠕动时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消化管的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为骨骼肌的1/4—1/20;;收缩过程都由钙离子激活。2、伸展性:伸展性大。3、紧张性4、自律性: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5、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消化液,成分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消化液功能: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一、消化管(一)、口腔1、唇和颊2、腭3.牙形态:牙冠、牙颈、牙根构造: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式: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可分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4、舌舌尖:舌体:(舌系带)舌根:舌乳头(舌扁桃体)舌乳头①丝状乳头:多,个体小,遍布舌体。②菌状乳头:较少,稍大,散于丝状乳头间,含有少量味蕾,布于舌尖与舌侧缘;③叶状乳头:位于舌后两侧,含有味蕾。④轮廓乳头:约7-9个,排列在舌根处,形成倒“V”字形。味蕾结构与功能:卵圆形小体,是上皮细胞特化的一种味觉感受器,感受酸、甜、苦、咸等味。味蕾细胞组成:①味细胞,柱状,位于味蕾中央,细胞长轴与上皮表面呈垂直排列,细胞顶部有味毛,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与味细胞相突触。②支持细胞,梭形,位于味蕾周围或与味细胞相间排列。味蕾顶端有味孔,通于口腔。(二)、咽咽的位置和形态位于脊柱前方,上方附于颅底,下方在第6颈椎下缘移行为食管。咽属肌性管道。分部形态结构交通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鼓室、咽鼓管圆枕、咽隐窝经鼻后孔鼻腔口咽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经咽峡口腔喉咽梨状隐窝经喉口喉腔、向下通食管(三)、食管食管的位置和形态上自第6颈椎下缘,下至第11胸椎。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区:在食管起始部;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四)、胃1、胃的位置和形态胃3/4在左季肋部,1/4位于腹上部。胃壁:前壁与腹前壁和肝左叶的下面相邻;后壁邻接胰、左肾、左肾上腺和横结肠。胃底:邻接膈和脾。上缘称胃小弯,凹向右上方。下缘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胃口:入口为贲门,出口称幽门。幽门表面有一条缩窄的环行沟,有幽门括约肌分布。2、胃的组织结构胃壁: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1)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细胞排列整齐,顶部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中,顶部细胞质透明,核靠近细胞基部。功能:粘原颗粒排出后形成粘液,覆盖在粘膜表面,能防止胃液内高浓度的盐酸与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2)固有层为结缔组织,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血管与多种细胞,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散在的平滑肌等。固有膜中充满由上皮下陷形成的许多腺体,根据不同部位,可分三种: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1)贲门腺分布于贲门附近,为分支管状腺,分泌物主要是粘液。(2)胃底腺单管腺和分支管状腺。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四种类型: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壁细胞分泌盐酸。胞体较大,呈三角形或圆形,细胞质嗜酸性,在H-E染色切片中显红色。主细胞位于腺的体部和底部。胞体呈圆柱状,核圆形。细胞质内有许多酶原颗粒,细胞质嗜碱性。颈粘液细胞数量较少,主要位于腺体的颈部,夹在壁细胞之间。细胞呈柱状,核扁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细胞顶部充满粘液。(3)幽门腺主要分布于胃的幽门部,为分支管状腺,主要是分泌粘液。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排列成内环行,外纵行,收缩时有助于胃腺分泌物排出。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肌层由内斜行(前、后壁)、中环行(胃全部)和外纵行(胃小弯和胃大弯)三层平滑肌。(五)、小肠全长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小肠的分部1、十二指肠长约25-30厘米。上部(球部)好发溃疡。降部其后侧壁的粘膜有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和胰导管末端共同开口处。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腰椎。升部向上至第2腰椎的左侧向前下方连接空肠。2、空肠和回肠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空肠长度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空、通常空肠位于腰部和脐部;回肠位于脐部和右髂部。小肠的组织结构肠壁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1、粘膜1)上皮柱状细胞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游离面有明显的纹状缘。杯状细胞杯形。细胞顶端充满粘液颗粒,分泌粘液。2)固有层结构: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弥散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神经、分散的平滑肌及多种细胞成分,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小肠绒毛:组成:上皮、固有膜(中央乳糜管)2、粘膜下层结构特点:为含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的疏松结缔组织。含有淋巴结。3、肌层、外膜肌层内环行、外纵行平滑肌。外膜浆膜(十二指肠为纤维膜)。空、回肠比较项目空肠回肠位置左上腹(上2/5)右下腹(下3/5)管径较粗较细管壁较厚较薄颜色较红淡红环状皱襞高而密低而疏淋巴滤泡孤立孤立、集合血管弓1—2级3—4级肠腺(李氏隐窝)属单管腺:组成: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亲银细胞吸收细胞特点:矮柱状细胞,顶端具较短的纹状缘。腺上皮和肠柱状上皮细胞在腺体开口处移行。帕内特细胞特点:位于肠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核圆形,细胞顶部有嗜酸性颗粒。功能:分泌颗粒中含有溶菌酶,能消化某些细菌。亲银细胞特点:是内分泌细胞。其基底部有分泌颗粒,可被硝酸银或铬盐着色。功能:分泌消化管激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及消化管的活动外、促激素分泌和促生长作用。(六)、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盲肠、结肠特征: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1、盲肠和阑尾盲肠位于右髂窝内,长6-8厘米。接回肠处有结肠瓣。阑尾一般长7-9厘米,个别长达28厘米。2、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3、直肠全长12-15cm直肠骶曲:上部弯曲凸向后,距肛门7-9cm。直肠会阴曲:下部弯曲凸向前,距肛门3-5cm。4、肛管:为直肠穿过盆隔以下的部分,止于肛门,长4cm,为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大肠的组织结构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大肠腺肌层浆膜名称位置形态导管开口腮腺耳前下方咬肌后,下颌后窝内三角形上颌第2磨牙平对的颊黏膜处下颌下腺下颌下腺窝椭圆形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深面长条形舌下阜二、消化腺(一)、唾液腺(二)、胰•胰位于胃的后方,相当第一、二腰椎的高度,横位于腹后壁。胰重约65-75克,分头、体、尾三部。胰头膨大,被十二指肠所包绕。外分泌部为复管泡状腺,包括腺泡和导管。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导管闰管为单层扁平上皮小叶内导管(单层立方上皮)小叶间导管主导管总胆管十二指肠乳头。内分泌部位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由大小不等的腺细胞团组成,称胰岛。(三)、肝1、肝的位置和形态肝2/3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1/3在左季肋部。肝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的上面为膈面,膈面前方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的下方凹陷,有“H”形的沟。横沟处。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右纵沟前方有胆囊窝,肝的下方分成四叶: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2、肝的组织结构肝的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并富有弹性纤维,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特别发达,并随肝门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伸入肝实质内构成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并将肝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称肝小叶.肝小叶每肝小叶中央都贯穿一条静脉,称中央静脉,肝细胞排列成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相互连接的板状结构,称肝板。肝板之间有互相沟通的窦状隙称肝血窦。相邻的两个肝细胞之间有微细的网状间隙,称胆小管。肝细胞特点:核1-2个,线粒体丰富,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线粒体为肝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糖原的合成、解毒作用等。胆小管是两个相邻肝细胞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吻合成网,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内。当胆道阻塞时,发生阻塞性黄疸。门管区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门管区3、肝的血液循环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成为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门静脉带来富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入肝内,供肝细胞加工和贮存,是肝的功能血管。肝动脉带来富有氧的血液,供肝组织的营养,是肝的营养血管。两者的血液由小叶边缘流入肝血窦汇膈,再由肝血窦流入中央静脉,然后汇入小叶下静脉,经肝静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肝板、中央静脉4、肝的功能1)、分泌胆汁成年人每日由肝输出胆汁约500-1000毫升。2)、代谢功能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分解合成都在肝细胞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细胞内。3)、防御和解毒功能肝血窦内的枯否氏细胞有强大的吞噬能力。4)、造血功能5、胆囊和输胆管道胆囊位于胆囊窝内。胆囊可贮存和浓缩胆汁。胆囊上皮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输胆管道左、右肝管出肝门合成一条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第三节消化概念: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糖类→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其推向远端。•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的各种化学作用,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一、口腔内消化:(一)唾液唾液的分泌量为1000-1500毫升,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分泌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唾液的作用1清洁、湿润口腔,润滑食物便于吞咽;2保护和清洁口腔,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3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4排
本文标题:《人体解剖学》课件-第八章-消化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5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