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从阿长与《山海经》到人物形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叶新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做《旧事重提》,编集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这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的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写了对她名字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他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死“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如何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呢?1.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等人物活动的描写,其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1:“哥,你牢牢记住!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吗?你要记得,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从长妈妈的这段语言描写中,明显看出长妈妈是位很迷信的农村妇女。同时长妈妈对除夕祝福语、吉祥语的重视,也表露了长妈妈渴望得到幸福的深切期盼。例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简短的一句话语,长妈妈的爱跃然纸上。因为长妈妈没有为自己辛苦寻找这本书而埋怨抱怨,也没有为自己的功绩而邀功,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形象的烘托出长妈妈对待孩子无私的疼爱而“山海经”却说成“三哼经”,暗示出长妈妈买书时的艰难,侧面烘托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成功,证明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例3:《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吴敬梓《儒林外史》)胡屠户的语言显示了他欺贫爱富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例4:“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这一段中几个动作,将阿长在我说恭喜之前的焦急,说恭喜之后的欣喜形象的刻画了出来,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体现其迷信的同时更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例5:“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孙犁《荷花淀》)水生嫂得知水生“明天就要到部队去”时,一个“手指震动”的动作,体现了水生嫂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的不平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爱、依恋丈夫的女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例6:“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鲁迅《孔已己》)俗话说,人如其面,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分析这些肖像描写,就看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例7:“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孙犁《芦花荡》)“干瘦”“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明亮的眼睛”,从这寥寥几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能干、自信的老人。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例8: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施耐庵《水浒传》)2.分析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的叙述、场景的描绘等来烘托反衬人物。侧面描写通常有人物的烘托和环境的烘托。例9:“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两个场景中,听众的神色、动作、心理都属于侧面描写,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表演者技艺高超。例10:“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李森祥《台阶》)“高高的台阶”、“摇来摇去”的“柳树枝”和父亲“专注的目光”叠加在一起,情景交融,呈现出丰富的内涵。“高高的台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专注的目光”中传达出父亲对地位的希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例11: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曹文轩《草房子》)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可以说恶劣的环境,突出了主人翁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3.分析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例12:“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文中说到“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来往”,说明叔祖只是把作者当做排遣寂寞的对象,更加反衬出阿长为作者买书时的真情真意,以及长妈妈对待孩子的真诚。其次是把长妈妈与“别人”对比,别人就是祖母和妈妈一类人,他们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不把孩子的天性好奇与喜好当做一回事,而只有长妈妈记在心上,并且付之行动。也反衬出长妈妈对待孩子天性的了解,以及对待孩子真挚的爱。4.分析典型事例,体察人物特点。例12:如鲁迅《藤野先生》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盲人看(毕淑敏)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近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他愣愣地用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向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却是新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赏析:本文所描写的是生活中经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弱小人群中的一位,作者通过“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这样的环境、语言等细节描写,生动的表现出了盲人身世可怜与生活的艰辛,同时还通过卖蜡烛、带妻子“看”风
本文标题:从阿长与《山海经》到人物形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8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