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ACityOnTheYangtzeRiver:AnUrbanDesignSchemeforNorthJiangjin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发表:《新建筑》2011(2):104-108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又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重庆新津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dtheurbandesignschemefortheNorthJiangjinDistrict,ChongqinCity,onthenorthbankoftheYangtzeRiver.EcologicalInfrastructure(EI)isidentifiedandplannedtoframeandstructurethenewcity,andeventuallybecomestheuniquefeatureofthenewcity.Asacounterpartofthegrayinfrastructureofthecitythatprovidessocialandeconomicservices,theEIorthegreeninfrastructureprovidesecosystems’servicesthatarenecessaryforthesustainable,ecologicalandlivablecity.Basedonthisconceptandasanadaptationtothespecificsitethatisenclosedwithhillsatthenorth,eastandwest,facestheYangtzeRiveratthesouthandcontainsstreamsandpondsinthemiddle,thenewcityisdesignedinaflower-shapedpattern,awellfunctioningandbeautifuleco-city.Keywords:Urbandesign,TheNegativeApproach,landscapeurbanism,eco-city,ecologicalinfrastructure,XinjinofChongqingCityYuKongjian:Peking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LandscapeArchitectureLiuXiangjun,ZhangYuan:Turenscape(BeijingTurenDesignInstitute)景观都市主义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它涉及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强调景观和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导地位。尽管在许多理论问题上还有待讨论,但它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由建筑学和建筑师提出的对景观在城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这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引发的对城市、景观和建筑三者关系的重新认识,由土人团队完成的重庆江津新城的设计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归为“反规划”和生态城市途径的案例。一规划设计区概况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城地处江津中心城区的德感片区。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距重庆都市区46km,地处重庆市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规划区位于长江(几江)北岸,与江津老城区隔江相望,南临长江,西望缙云,其西部为德感工业园,北部为双福工业园,是连接几大产业区的交汇部位,具有成为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区位条件。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其中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8km2。规划区内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标高在180—470m之间。规划区内地表水多为溪流、农田积水和水塘。二核心理念与规划方法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个绿色而宜居的城市,是本城市设计方案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目标,本方案采用了“反规划”途径[1,2]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urbanism)[3]的设计方法,即首先通过场地和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判别维护自然过程(特别是雨洪和地质灾害)、生物过程和乡土文化遗产与生态游憩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securitypatterns)[4),再综合这些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得到一个综合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1,2,5]。该生态基础设施(或景观基础设施)对保障未来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生态服务(Nature’sservices)[6,7],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成为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除了生态基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不可突破的限制条件外,城市建设本身要求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和避灾要求,还有基础设施预留用地。两方面共同作为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依据,进而得到城市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城市功能和性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本城市设计的基本依据。其中,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本方案尤其要强调的,因为它综合体现了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生态与人文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生态基础设施将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长江和缙云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提供给未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将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如何便利地获得生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展开。包括:如何让市民能亲近江水、如何汇集雨水进入社区,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何建立与绿道和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便捷步道系统,等等。最终形成一个“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人文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其总体格局可概括为: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1江津北部新城地形结构2江津北部新城地表径流模拟3规划区内生物(栖息地)安全格局4规划区内综合生态基础设施5基于生态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的禁建区、控制区和宜建区分布6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三建立完备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结构江津新城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核心结构由指状山脉、雨水收集系统、公园绿道网络和滨江游憩廊道四部分构成,它们决定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景观特色(图6)。1保留指状山脉:使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规划保留指状山脉,成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骨架,形成三面云山入市的景观特色(图6,7)。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中梁山、缙云山之间,山水交融,植被良好,具备建设宜居山水园林城市的天然条件。场地北依缙云山脉,核心区三面云山,绵延起伏、仿佛蚰龙盘旋而来,早晚霞云,姹紫嫣红,古人有“赤多白少为缙”之说,故名缙云山,为江津新城的天然绿屏;场地内部有燕子岩、高家坪和篆山坪等浅丘成指状延伸入城,可以形成约10km2的郊野公园,对新城呈环抱之态,亦山亦城。2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山地城市,旱涝皆可成灾。本方案运用当代生态城市理念,利用山谷洼地,收集雨水而成涓涓细流,汇聚明堂而成碧池荷塘,成为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图7,8)。7江津北部新城设计总平面8江津北部新城景观结构的分层解释场地内部的水多发源于缙云山,表现为季节性的溪流、池塘等,连续性较差。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特性,保留和完善现有坑塘,收集雨水,形成丰富的水系景观,与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相结合,延伸至城市内部,进入居住社区,改善环境,成为山地水城的景观特色,宜居宜游。多条溪流会聚规划区域中部的“明堂”,成为行政中心南面的水轴,继而次第叠入中心湖区(名曰“芯湖”),成为新城的核心景观。3公园绿道网络:使山林绿网锦绣,林荫鸟语花香(1)森林公园形成新城郊野休闲区。规划区域内山体,包括:燕子岩、高家坪和篆山坪等丘陵,郁郁葱葱,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也是未来江津新城人民重要的休闲场所。其北麓配合低密度住宅区,修建游游憩设施,南面则有拓展训练区、青少年夏令营基地等设施,森林景观是江津新城重要的特色。(2)与雨水收集系统结合形成的新城绿道网络。由水生境、由水生景,沿水道布置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水泡,水旱皆宜。水系旁生机盎然,步道蜿蜒,平台点缀,幽然静谧,成为居民茶余饭后信步休憩的理想场所。(3)非机动车绿道筑成城市游憩网络。绿道沿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构成,联系核心区与周边区域、核心区内部各功能区等,与森林公园、滨江廊道共同组成城市绿色游憩网络,并成为绿色通勤网络。(4)城市开放空间使城市空间张驰有序,疏密相间。这些开放空间包括:城市中心由城市文化、观演设施与中心湖区组成的开放区域,承担新城主要的文化、社交活动功能,同时也是周边中央商务区室外空间的延续;城市居住区由湿地、林地、草地共同的开放场所,使居民接近自然、土地,也是紧急避难的场所;城市外围由森林郊野公园、滨江休闲带组成,是容纳城市自身居民和外来游人的开放区域。这些开放空间与水系统、绿道系统和山林系统相结合,构成完整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图9~11)。9江津北部新城土地利用规划10江津北部新城步行系统规划4滨江游憩廊道: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江津新城三面云山一面江,“几”字形长江如玉带缠绕,构成价值无限的滨水空间。有近百年历史的成渝铁路沿江而行,述说着江津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却隔断了城与江的有机联系,滨江快速干道更不利于城市滨水空间的利用。为此,本方案利用江岸地形,覆盖滨江大道,构成了一条连续的滨江景观走廊和“城市阳台”。这条线性的“城市阳台”局部地段跨越铁路,与滨水一侧连续的绿色廊道相联通,共同构成市民游憩、晨练的最佳场所。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前提下,设蜿蜒步道、亲水栈桥。远眺滚滚江水,正是“帆影碧空尽,唯见长江流”的江城景观。四生态之树上盛开花朵的城市布局:在上述生态基础设施之上,城市的总体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也就呼之欲出了。城市整体布局为“一区两廊”结构。一区为主城区,整体结构宛如一朵重瓣的山茶花,盛开在缙云山下,两廊分别为南部滨江城市走廊和西北部山谷居住、产业走廊。在这里,花的结构不是刻意的附会,而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图11)1主城区的花朵意象江津新城的主城区结构如下:花芯(子房):为花之核心,花开而结果之地,亦即城市之核心,为城市之商务、文化中心,城市繁荣最终之体现。花瓣:招蜂引蝶,吸引人们安居新城。“花瓣”负山噙水,建筑布局沿山谷平原延展。“花瓣”也随地形长短不一,宽窄有别,内方而外圆。花蕊:生命之源。城市“花蕊”由水系雨水收集坑塘和溪水及绿道构成,贯穿社区之中,是生态、游憩和社区商业走廊,并与机动车系统分离,形成独立的游憩网络。花柱:与花芯相连。城市“花芯”为行政中心与城市之主轴线,正南北走向,始于缙云山余脉,止于长江。行政中心坐山而怀水,坐北朝南,统领全局。轴线主体由水体构成,顺地形层层叠叠,汇于明堂(“芯湖”)。2主城区的圈层重瓣结构始于芯湖,主城如山茶花朵,向北及东、西方向圈层式展开。第一层,即核心层,为新城文化设施,环芯湖分布。低层、低密度。第二层为商务办公圈,建筑沿环状步行绿廊展开。第三层为行政与居住圈。其他部分皆为居住用地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第四、五层,是以居住为主体的城市建设区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区。市级体育中心也分布在第五层的东北部,既可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亦可减少赛事期间巨大交通流给城市带来的影响。3滨江城市走廊沿长江建造高层住宅,形成滨江城市走廊。覆盖滨江干道,构成城市
本文标题: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9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