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中国甜樱桃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甜樱桃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对甜樱桃(prunusaviuml.)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的相关报道,介绍了中国甜樱桃上常见病毒的种类、危害及特性,主要包括: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樱桃锉叶病毒(crlv)、樱桃病毒a(cva)、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grmv)、樱桃小果病毒(lchv);阐述了甜樱桃病毒检测中所用的方法、技术,包括指示植物法(生物学鉴定法)、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等。关键词:甜樱桃(prunusaviuml.);病毒;特性;检测技术abstract:therecentvirusdiseaseresearchonsweetcherryinchinawasreviewed,thespeciesofthemainsweetcherryvirusesidentified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seviruseswereintroduced.thesevirusesincludedprunusnecroticringspotvirus,prunusdwarfvirus,applechloroticleafspotvirus,cherryraspleafvirus,cherryvirusa,cherrygreenringmottlevirus,littlecherryvirus.thedetectiontechnologieswerealsodescribed,includingindicatorplant,electronmicroscopy,serologicalmethod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keywords:sweetcherry(prunusaviuml.);virus;characteristics;detectiontechnology甜樱桃(prunusaviuml.)又名大樱桃,属蔷薇科李属樱亚属植物,原产于欧洲黑海沿岸和亚洲西部[1],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因其经济效益高、管理简单,成为中国近年来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树种。2007年中国甜樱桃栽培面积约9.7万hm2,产量40万t左右,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的辽宁、山东一带[2]。甜樱桃果实酸甜可口,且营养丰富,还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被誉为“果中珍品”[3]。近年来随着无性繁殖代数的越来越多,病毒病逐渐成为影响甜樱桃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1]。据国外报道,目前核果类病毒中樱属病毒主要有68种,其中可以侵染甜樱桃的病毒约有34种,比较常见的甜樱桃病毒主要有20种[1]。中国自开展甜樱桃病毒病的研究以来,已经先后检测并报道了7种病毒,分别是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4,5]、李矮缩病毒(pdv)[6]、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6]、樱桃锉叶病毒(crlv)[7]、樱桃病毒a(cva)[8]、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grmv)[9]、樱桃小果病毒-2(lchv-2)[10]。目前已初步明确了中国甜樱桃主产区病毒病的种类、危害,并在病毒检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中国甜樱桃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今后甜樱桃病毒病的研究提供参考。1甜樱桃主要病毒、危害及特性1.1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necroticringspotvirus,pnrsv)pnrsv是1932年由valleau[11]在李和桃树上首次发现的,它可以引起环斑病害,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该病毒主要侵染欧洲甜樱桃、酸樱桃(p.cerasus)、桃(p.persia)、苹果(malussylvestris)、杏(p.armeniaca)和洋李(p.domistica)等李属和蔷薇属植物[12],寄主多达180多种植物。pnrsv是分布最广、经济上危害最严重的李属病毒。常见的危害症状包括坏死环斑、碎叶、带状叶、粗花叶,有时还会产生耳突,病叶出现坏死斑,中间部分坏死、脱落形成穿孔。该病毒主要通过种子、花粉、线虫等传播,也可以通过机械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1]。pnrsv对大樱桃危害严重,各国对其非常重视,1992年中国将其列为入境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13]。pnrsv属于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成员。病毒粒体球形,直径约为23nm,线形正义ssrna分子,三分体基因组(rna1、rna2、rna3)。其中,rna1和rna2为单顺反子,分别编码病毒的复制酶蛋白p1和p2,rna3为双顺反子,编码病毒的运动蛋白(mp或者orf3a),亚基因组rna4参与病毒的外壳蛋白(cp或者orf3b)的表达。2001年terlizzi等[14]又发现pnrsv病毒粒子里还包含有rna5。根据血清学反应,将pnrsv分为3种血清型,即ch3、ch9、ch30[15]和2种致病型m和r[11](温和致病型和皱缩花叶病型)。按照分子生物学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pnrsv又可分为组i(pv32)、组ⅱ(pv96)和组ⅲ(pe5)[13-15]3组,其中,皱缩花叶病型株系分在组i;温和致病型株系分在组ⅱ;组iii中的株系既有温和致病型的株系也有引起严重症状的类型[16]。1996年zhou等[4]利用血清学试剂盒在中国首次报道了pnrsv的发生;同年李青等[5]利用elisa法对北京地区的桃、樱桃上pnrsv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1998年阮小凤等[6]对甜樱桃上pnrsv等病毒感染情况进行elisa检测,pnrsv感染率为21.4%。2000年侯义龙[17]率先在国内建立起李属植物pnrsv及pdv的rt-pcr分子检测体系;代红艳等[18]完成了甜樱桃茎尖组培苗中pnrsv的rt-pcr检测。2005年李明福等[19]在北京甜樱桃上发现了pnrsv。2011年本课题组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pnrs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对山东地区甜樱桃常见病毒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检测[13],其中pnrsv感染率为38%(此结果未发表)。1.2李矮缩病毒(prunusdwarfvirus,pdv)1936年由thomas[20]首次报道,分布在欧洲、美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李属果树种植区。主要侵染欧洲甜樱桃、洋李、桃、圆叶樱桃(p.mahaleb)、樱花(p.serrulata)、梨(pyrusdomestica)等植物。pdv可引起樱桃黄花叶病、樱桃褪绿环斑病,与pnrsv侵染植物的症状相似,叶片细长畸形、产生褪绿坏死环斑、黄化花叶等症状。pdv与pnrsv2种病毒常常造成复合侵染,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pdv主要通过嫁接、种子、花粉传播[1]。pdv为雀麦花叶病毒科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球状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2nm[21]。基因组有3条正义ssrna,rna1和rna2编码病毒转录和复制的蛋白,rna3编码mp和cp蛋白,cp蛋白由rna4表达,rna4和rna3一起被包裹。pdv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为中国入境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国内,1996年李青等[5]首次报道甜樱桃感染有pdv。2000年侯义龙[17]应用rt-pcr方法在国内建立起pdv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2005年在北京、大连地区的桃、樱桃及樱桃组培苗中检测到pnrsv、pdv[22,23]。2009年赵世恒等[24]再次从北京怀柔地区检测到pdv。2011年宗晓娟等[25]建立了新的pdv的rt-pcr检测方法,在山东地区甜樱桃果园中检测到甜樱桃的pdv感病植株。1.3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chloroticleafspotvirus,aclsv)在中国aclsv发生普遍,对苹果、甜樱桃等造成严重影响,感染病毒后会使其生长量减少16%~36%,产量降低16%~60%,极大地危害果品产量和质量。acls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以与其他病毒复合感染果树,引起果树衰退病,苗木及嫁接的根、新梢、叶、花、果均表现出症状。例如,aclsv可以和pnrsv协同侵染,会造成樱桃坏死线纹病,染病叶片上出现呈带状的褪绿斑最终坏死。aclsv可以经机械传播、嫁接传播或通过无性繁殖材料传播,也可通过种子传播[1]。aclsv为纤毛病毒属(trichovirus)重要成员之一,其病毒粒体呈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为螺旋对称结构,长约720nm,直径约12nm,病毒为线形正义ssrna,长约7555nt。单分体基因组rna含有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s),最大的orf编码复制酶(216.5kda),其余2个可能编码移动蛋白(50.4kda)和外壳蛋白(21.4kda)[26,27]。洪霓等[28]利用苹果分离株制备的aclsv抗血清对田间果树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检测出桃树和梨树上的aclsv。早期阮小凤等[6]利用elisa法对陕西甜樱桃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pnrsv、pdv、aclsv发生率较高,李春敏等[29]对昌黎甜樱桃上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进行pas-elisa检测,14株甜樱桃树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感染率为47.1%。2000年侯义龙[17]建立了包括aclsv在内的主要果树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1.4樱桃锉叶病毒(cherryraspleafvirus,crlv)bodine等[30]首次在野生樱桃上发现该病毒。樱桃锉叶病的症状是多样性的,正常叶的叶面为左右对称,叶片呈椭圆形,病叶表现明显的叶缘皱缩,严重的缺刻现象,形状变得极不规则。在田间条件下,侵染还会诱发其他症状,包括:小叶、节间断缩、失绿黄化、叶脉白化、果实小、叶片背面突起等。对中国樱桃实生砧的5年生甜樱桃的衰弱症状检查发现,枝条韧皮部和形成层发生褐变,短枝很快枯死,大枝逐步死亡,最后整株枯死[7]。crlv自然寄主有欧洲甜樱桃、圆叶樱桃和苹果等,观赏性樱花可作为锉叶病毒的中间寄主,在甜樱桃栽培区不宜种植。主要通过线虫传播(xiphinemaamericana),也可经嫁接、花粉、昆虫和螨类传播,包括叶螨、叶蝉等[31,32]。crlv属于豇豆花叶病毒科线虫多面体病毒属(comviridaenepovrius)。病毒粒子二十面体,呈等轴对称结构,直径约30nm。二分体基因组,rna1长6992nt,rna2长3274nt[32]。2002年谭海东等[7]通过电镜观察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测方法,首次报道了樱桃锉叶病在中国的发生情况,并提纯到该病毒。1.5樱桃病毒a(cherryvirusa,cva)cva是1995年由jelkmann[33]在克隆lchv的cdna时意外发现的,会与lchv复合发生,但并不影响lchv的症状的表达[34]。cva最初仅在英国发生,后来陆续传播到德国、加拿大和波兰等地[35]。cva主要侵染欧洲甜樱桃、酸樱桃和杏等李属植物。cva作为一种典型的潜隐性病毒,寄主无明显症状,可通过嫁接传播。cva属于发形病毒属(capillovirus),病毒呈弯曲线状,长640~700nm。基因组rna含有2个开放性阅读框(orfs),其中orf1编码包含着复制酶蛋白的多聚蛋白,约为266kda。orf2可能编码病毒的运动蛋白,约为52kda[1]。2009年在云南昆明的甜樱桃样品上检测发现到cva[8],这是该病毒在中国甜樱桃上的首次报道。2010年在北京等地的甜樱桃果树上也发现cva的存在[36],发生较为普遍。2011年本课题组在山东地区病毒病的调查中,发现cva感染率约为60%(此结果未发表)。1.6樱桃小果病毒(littlecherryvirus,lchv)樱桃小果病严重危害欧洲甜樱桃和酸樱桃,发生普遍,最初发现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东部[37],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均有相关病例报道。2004年波兰首次报道发现了lchv-1[35]。lchv引起樱桃小果病症状复杂多变,表现程度常依季节、地区和果园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典型症状有叶片边缘
本文标题:中国甜樱桃病毒病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1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