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4单元庖丁解牛实战同步练习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同“避”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损失解析:选A。莫:否定代词,没有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且焉.置土石解析:选A。“之”均为动词,往,到。3.(2012·江西九江一中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C.虽然..,每至于族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解析:选D。A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个区域。B项,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C项,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斩连词。4.下列各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D.左,乃陷大泽中解析:选A。A项,与例句句式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介宾短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2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谷仓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暇:空暇解析:选B。杳:遥远的,远远的。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谁得而.族灭也C.①渭流涨腻,弃脂水也.②杳不知其所之也.D.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解析:选D。A项,“焉”:①形容词词尾,可翻译成“……的样子”;②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承接。C项,“也”:①语气词,表判断;②语气词,表陈述。D项,“为”:都是动词,做。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一组的一项是()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③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解析:选A。②是秦统一天下,六国宫人被迫来秦。⑤是秦始皇的顽固。⑥是楚人焚烧秦宫。排除这三项即可。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福生活。C.文章通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D.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解析:选B。“幸福生活”理解错误,应为“凄惨”生活。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往辞晏子[注]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3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贱:轻视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崇:推重C.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贼:盗贼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罢:免除解析:选C。贼:残害。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国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项是()①使吏拘之,且加罪焉②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③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④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⑤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⑥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⑥解析:选D。②④两句是说明君的做法,⑤说国君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私欲的做法是贪婪残暴;这三句不属于国君“以私恚害公法”。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这棵树,遭到拘捕。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解析:选C。C项,“陈述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的不是女子,而是晏子劝谏景公时说的话。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2)“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3)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参考译文: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人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有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应该把好肉也去掉)。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呀!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是非的官吏所执掌的法令,也会损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出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入送她回家。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崇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
本文标题:第4单元庖丁解牛实战同步练习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4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