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硕士论文-制度变迁中的建构理性和演进理性: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制度变迁中的建构理性和演进理性: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比较研究姓名:刘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李维森20060508制度变迁中的建构理性和演进理性: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比较研究作者:刘莹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何秋仙.楼迎军.HeQiuxian.LouYingjun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在博弈均衡与制度设计之间-浙江社会科学2008,(8)以分税制为主体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是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但分税制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继承了某些旧制度遗产.分析其历时结构,可以发现分税制其实是一种重叠嵌入,它对之前的财政包干制既有保留,又有创新.从博弈均衡的观点出发,分税制之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一种既抗衡又扈从的关系.本文从制度设计观点出发,用韦伯理想型分析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财税关系,讨论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分税制的建议.2.期刊论文徐传谌.孟繁颖制序分析中的理性定位问题-江汉论坛2008,(7)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探讨制度变迁的理论更是纷繁复杂.纵观整个理论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合理定位制序分析中的理性问题,是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理性建构制序和自发演进制序关系的前提.本文在综合比较凡勃伦-康芒斯-诺斯建构理性观和斯密-门格尔-哈耶克演进理性观两条传统分析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观定位制序分析中的理性问题,整合两种社会制序,并推测人类有限理性的有选择建构模式可能是制序变迁的作用机理.3.期刊论文董亚男.DongYa-nan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行政与法2009,(1)新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划分为演进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两种模式,前者揭示了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而后者则强调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主导性或辅助性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后发外生型市场经济,在破除计划体制的同时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必须依靠政府力量衔接不完全的计划与不完全市场以解决社会转型期制度资源短缺这一突出问题.当然,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加以反思.4.期刊论文赵顺龙.周一帆.曹逸之.ZHAOShunlong.ZHOUYifan.CAOYizhi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20世纪90年代之后,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离制度建构主义转向制度演化理路的倾向.梳理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表明,制度建构主义及与之匹配的新古典范式难以容纳意识形态等重要的现实因素、难以为理解长期变迁过程、制度的多样性等提供理论支点.是诺斯理论转向的基本原因.而这一转向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演化理路在制度研究中的光明前景.5.学位论文姜伟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中制度变迁思想述评2007《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一部极其重要的代表作,在此书中,哈耶克对当代社会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自发秩序为依据,阐明了其制度变迁的思想。哈耶克认为,制度的生发和演进是一个自发的演化过程,而不是一个理性设计的主观建构过程;制度演变的唯一方式是渐进试错;制度演进的方向和结果是不确定的。哈耶克的制度变迁思想来源于其自生自发的秩序观,哈耶克把社会秩序分成两类:生成的或建构的。前者是指“自生自发的秩序”,后者则是指“组织”或者“人造的秩序”。哈耶克一方面以“理性有限”观和“无知”观为武器,批判“人造的秩序”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另一方面通过自由、竞争和一般性规则说明其“自生自发的秩序”,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哈耶克的理论批评是犀利的,但哈耶克的理论自身也存在着缺点。他反对理性建构,自己却又是一个建构理性者;他将“必然的无知”观作为反对人们建构制度的绝对理由,既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又使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他将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当成最好的、永恒的,违反了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他所推崇的渐进试错只能在特定的框架内发生作用,不能保证演变的进步性等等。造成哈耶克推崇自发、拒斥自觉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哈耶克没有认识到:自发生成与自觉建构都是制度变迁的方式,二者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互为补充。既不能拔高自觉,又不能贬低白发,而要对自觉和自发进行具体分析。不能希望用一种方式完全取代另一种方式,更不能将任何一方作为制度变迁的唯一合法形式;渐进变迁也不是制度变迁的唯一方式,它还需要飞跃式变迁——“革命”作为补充。哈耶克的制度变迁思想是深刻的,对哈耶克的理论,应该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既不能以完全排斥的态度看待哈耶克的理论,又不能只站在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对哈耶克进行批判。正确的做法是以“同情”的态度,即客观的态度,充分认识哈耶克制度变迁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鉴哈耶克理论论证过程中的哲学思维方式,警惕极权主义专制,防止理性的滥用,保障个人自由,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期刊论文许卓云.ZhuoyunXu人类理性与制度选择——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南方经济2009,(3)理性是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与制度变迁的一个关键词.什么是理性?人类理性包含什么内容?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制度选择?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回答这些问题.论文上半部分讨论了人类理性的三对范畴:本能理性与认识理性、进化理性与建构理性、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构建一个人类理性模型;下半部分讨论了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选择的基础与初始条件、制度选择的主体和方式,以及制度选择与国家政治制度、文化意识的关系,构建一个制度选择模型.7.期刊论文徐传谌.孟繁颖.XuChuanchen.MengFangying诺斯制序分析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及反思-上海经济研究2006,(8)本文从演进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的分歧出发,在追溯两种分析方法的哲学起源和思想发端的基础上,按理论发展进程,纵向梳理诺斯宏大的制序变迁理论,仔细考察并推敲其理论建构中的建构理性主义分析思路.然后立足于目前我国制度变迁的进程和改革状况,分析并反思诺斯制序变迁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正面和负面效应,以期从具体论断和方法论意义上对理解我国转型时期制序变迁的现实过程和经济改革的思路选择提供帮助.8.学位论文左金隆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之方法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的三层次比较与评析2006在中国经济发展亟需全方位、多方面的制度创新,而国内经济学界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创新相对短缺的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点,以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方法为对象,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三层次的比较与评析,系统探讨了它们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为国内的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提供少许可借鉴的思想,以期对当前改革的深入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全文共分为六章。简述如下:第1章,导论。本章首先说明选题背景和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研究之重要价值,然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了综述,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的三层次比较与评析,最后简述本文的基本结构、创新和不足。第2章,新旧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本章把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为凡勃伦传统与康芒斯传统,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为初创时期与深入时期,且均按照历史与逻辑的两条线索加以概述。第3章,基础层次:经济学技术方法之比较与评析。本章首先介绍了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所应用的分析描述法、制度——技术二分法、参与观察法以及交易范畴分析等方法;其次,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所应用的经济人假设、标准技术手段(成本收益分析与供求均衡分析)、交易成本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也作了介绍;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二者的经济学技术方法从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评析。第4章,扩展层次:跨学科综合方法之比较与评析。本章首先分别从生物学方法、法学方法、历史学方法以及心理学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所应用的跨学科综合方法。然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二者的跨学科综合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评析。第5章,最高层次:哲学思维方法之比较与评析。本章首先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两对概念作了界定。其次指出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选择了方法论整体主义的视角,但儿勃伦传统与康芒斯传统分别坚持了演进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的立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选择了方法论个体主义视角,但其研究立场却随其理论发展而经历了从建构理性主义到演进理性主义的转变。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二者的哲学思维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评析。第6章,总论:继承、创新与启示。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吭方法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而且,二者所应用的众多研究方法中某些方面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内的制度变迁理论现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新的探索:首先,研究视角的选择。本文立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对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方法展开基础层次——经济学技术方法、扩展层次——跨学科综合方法、最高层次——哲学思维方法这三层次的比较与评析。其次,比较与谛析的论证。第一,分析描述法、参与观察法以及案例研究方法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此外,凡勃伦的本能学说与诺斯采用的经济人假设,以及康芒斯的交易范畴分析与诺斯的交易成本分析互有异同、片面性及科学性。第二,生物学方法和法学方法在诺斯与康芒斯制度变迁理论中的体现各有特色。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跨学科综合方法都使用了暗喻、类比以及某学科研究方法借鉴的形式但应用各个学科方法不同。第三,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立场随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从建构理性主义到演进理性主义的转变。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立场之间既部分一致又相互冲突。第四,除唯物史观的继承和研究范式的创新外,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方法之间的继承还表现为:分析描述法、参与观察法、案例研究法都以描述法为核心;二者跨学科综合方法的应用形式都是暗喻、类比与研究方法借鉴。创新还表现为二者在使用各个学科方法上有所发展。最后,研究成果的启示。就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方法而言,除成本收益分析和案例研究外,参与观察法也值得借鉴。此外,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国内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之后指出,目前国内的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多元化。当然,本文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评析时,由于笔者对其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文中有些地方还有意犹未尽之感。另外,由于笔者本身专业所限和时间因素的关系,这使得本文对于新旧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方法在跨学科综合方法和哲学思维方法这两个层面的比较与评析还不够全面、深入。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研究中积极补充其它学科知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加以完善。9.期刊论文孙凤仪.SunFengyi两种制度经济学范式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歧与根源-财经科学2006,(12)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分歧的根源是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个体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统一.10.期刊论文孙凤仪.SunFengyi两种制度经济学范式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歧与根源-理论学刊2006,(12)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未来归宿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分歧的根源是方法论: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传统方法论是制度个体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而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统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制度变迁中的建构理性和演进理性:苏南模式与浙江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