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鄱阳湖科技创新规划(送审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修改稿)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二○一○年三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第二章总体思路................................................................-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基本原则............................................-4-第三节战略目标............................................-5-第三章主要任务................................................................-8-第一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8-第二节环境友好型产业科技创新.......................-9-第三节民生科技创新....................................-13-第四节流域管理科技创新..............................-14-第五节发展战略研究....................................-15-第四章区域布局..............................................................-17-第一节湖体核心保护区.................................-17-第二节滨湖控制开发带................................-18-第三节高效集约发展区................................-18-第五章重大科技工程......................................................-22-第一节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22-第二节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35-第六章保障措施..............................................................-42-第一节组织领导..........................................-42-II第二节科技创新政策保障..............................-42-第三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3-第四节科技投入保障....................................-44-第五节科技人才建设....................................-45-第六节科技合作交流....................................-46-第七节知识产权保护....................................-47-附录.....................................................................................-48--1-前言2008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简称《科技规划》)。规划范围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的南昌、景德镇、鹰潭3个设区市和38个县(市、区)1为重点(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人口2006.6万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本规划是科技创新支撑与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09-2015年,若干重大领域与重点科技工程延续至2020年。1、规划范围: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共青城、鄱阳县、余干县、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浮梁县、贵溪市、余江县、新干县-2-第一章规划背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是推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全省逐步掀起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热潮,呼唤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这是80年代江西省委、省政府开始实行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简称“山江湖工程”)的沿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山江湖工程和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有亟待加强。全球气候变暖与区域内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使得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多年连续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水体污染呈日益加重趋势,血吸虫孽生繁殖加快。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将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急需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作用。近期,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江西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总体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3-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创新效益显著提高,处在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全国水平比较,江西省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仍有差距,表现在科技投入比重较低、科技资源较分散、科技领军人才紧缺、团队优势不强、科技基础条件落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滞后等。应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迫切需求,江西科技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支撑条件、体制机制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切实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承担科技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任。-4-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鄱阳湖,着眼全流域,树立大科技、大开放理念,推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突破约束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及不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发展方式,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第二节基本原则1、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导向”的技术模式,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注重特色、集中有限科技资源,在优势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3、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采取激励政策,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4、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原则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提升区域科技综合竞争力。5、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策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第三节战略目标加强低碳经济与生态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导向”的生态经济技术模式,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及科技综合竞争力,引领与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1、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到2015年,实施150项左右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达30%以上,重点建设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6-贡献率达到55%以上。2、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至2015年,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2%。在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上争取获得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与高质量的专利技术和产品。3、具有鄱阳湖生态经济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优势科技资源聚集,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4、以山江湖工程为代表的流域综合管理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位居全国中上水平,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位次前移,进入中部地区中上水平。5、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15年,重点培养10名以上“两院”院士后备人才、2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120个优势创新团队(60个知识创新团队和60个技术创新团队)及1200名左右创新团队骨干人才,营造鼓励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环境,完善科技人员流动的管理机制。6、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R&D经费占GDP比例达到1.8%,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7、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明显加强。到2015年,组建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申报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光伏、硅基LED等-7-5-8个左右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表指标20122015年2020年R&D经费占GDP比例(%)1.41.82.5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22.22.5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525560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1012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30323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9698国家研发平台(个)101215优势创新团队(个)100120150创新型企业(个)100120150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0120150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1025创新型城市246科技进步先进县203050-8-第三章主要任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区域在建设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四大体系和十大产业基地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第一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以5个国家级、1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载体,建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一平台”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科技创新模式,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1、生态建设重点围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水利枢纽生
本文标题:鄱阳湖科技创新规划(送审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8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