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醉翁亭记
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成人成才二十一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2.把握文章结构,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3.抓住文眼,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教材分析:这篇著名的游记,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要牢抓“乐”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并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间有骈句,韵味浓郁,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此外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诵读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积累重点的实词、虚词及名句。同时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寄情山水是古代不少文人墨客的表达方式,吴均如此,柳宗元如此,范仲淹如此,欧阳修也不例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醉翁亭记》,一起去欣赏醉翁亭的优美风光,一起去感受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二、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中年时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翁一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醉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如《六一词话》等。“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屡遭贬谪。本文就是庆历六年他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愤然谴责权臣而被贬到滁州(安徽滁县)太守时写的。三、检查预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滁.()州林壑.()琅琊..()()潺潺..()酿.()泉倾泻.()僧.()辄.()林霏.()暝.()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成人成才晦.()明朝.()暮伛偻..()()提携.()清洌.()野蔌.()宴酣.()射者中.()对弈.()颓.()然觥筹..()()交错阴翳.()2.两人互读,正音正字四、合作学习(一)根据预习,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投影重点词语作为学习参考。(1)第1自然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第2自然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第3自然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第4自然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1.全文一共21个“也”字,用法不同,语气也不尽相同。大致表达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全文一共25个“而”字,读时应注意分辨轻重。(1)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时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表示承接和调整音节作用时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3.句式骈散结合,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成人成才(三)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用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五、归纳词汇1.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动词。2.说说下列“而”的用法:泉香而.酒洌(表并列)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六、探究主旨(一)感受山水之美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乐”)2.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风景画:(山水之乐)亭周围的环境;山间朝暮之景,山间四时之景;风俗画:游宴之乐;太守之乐。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得以印证呢?明确: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显示出山水之乐。4.合作研讨,说说文章如何表现山水之美,显示山水之乐的。讨论后明确:课文第一段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课文第二段作者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现了作者纵情山水之意。总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样看来,“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5.诵读一、二两段,用朗读表达作者的山水之乐。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成人成才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读出陶醉山水的乐趣。(学生读,大家评)。(二)体会太守之乐1.朗读第三、四段,感受作者情怀。思考:若仅表现山水之乐,第一、二小节的山水画(风景画)似乎已经足矣,那么第三、四小节写什么内容呢,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明确: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2.思考:这几幅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联系呢?(提示:可以联系时代背景思考)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3.思考:在第四小节中,列出了四种“乐”,分别是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很显然,文章着意表现的是“太守之乐”,结合全文来看,请你总结他的“乐”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太守的“乐”有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作为被贬至滁州的太守,作者娱情山水排遣内心的郁闷,确也得到山水之乐,更主要的是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与民同乐”是他的理想,这正是他在失意中仍坚守自己的理想之后所得到的心理慰藉。这种“乐”也许并不为别人全知晓,也不需要别人都知晓,而他自己却愿意自得其乐。4.朗读三、四小节,读出作者自得其乐的那份愉悦。七、总结文章结构特色,感悟构思之奇妙。1.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有着提挈全篇的作用?并简要分析。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2.“太守”一词全文出现了九次,在醉翁亭得名时就有“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才点出,这样有何作用?明确: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八、小结本文艺术特色(1)“乐”字为主线,串联全文(详见上一问);(2)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3)骈散相间,多为散句,间有骈句;“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而”字巧妙运用,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千古名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九、拓展延伸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牢骚满腹;页优秀领先飞翔梦想成人成才或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亦忧,以天下为己任”……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例:结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来说,范仲淹忧时伤世,超凡脱俗,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天下所忧,乐天下所乐”;欧阳修仕途坎坷,有志难伸,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的人生态度都是积极的,给我这样的启示: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在世就应有社会责任感。九、归纳整理1.积累成语:峰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拐弯。比喻经历重重磨难达到光明的境界。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拟于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近义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别有用心(贬)。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欢乐。九、作业布置1.想象写作:《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富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就课文景物描写的内容,重点诵读,并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推荐一下。示例1: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2.名句背诵默写:(1)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2)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教学反思: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
本文标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醉翁亭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1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