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谈中国诗5高三语文课件
谈中国诗钱钟书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钱钟书学贯中西,极具博学与才学。钱钟书(1910—1998),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传统教育,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他精通五国语言,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含冤自杀。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围城》(长篇小说)1947;《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也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之优劣不能以主题的深刻来评价,最要紧的是这个主题是否得到适当处理。《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他的小说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素养,刻画出众生相,讽刺艺术在他的手里发挥到极致。《围城》妙喻1.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2.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围城》妙喻3、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至“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中国诗的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作者认为“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与哪两点原因有关?答:(1)跟语言的本质有关。(2)中国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7、为什么说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答:(1)因为是诗最为重要,诗有诗自己的特质。(2)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5、什么是暗示?暗示有哪几种表现形式?请用原文语句作答.答:(一)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二)1)有时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无限美妙)2)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无限想象)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无限回味)10、中国诗富于暗示,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戌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举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诗是全诗首联,从表面上看,意境看上去很简单:诗人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这一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但仅这样理解领会杜诗意境显然太浅薄了。我们知道,杜甫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崇高的抱负,哪想竟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今”“昔”二字所暗示的含意表现了诗人晚年漂泊怀才不遇的诸多感慨,有着深深的沉郁之感。
本文标题:谈中国诗5高三语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3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