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分封制打破了氏族血缘关系的界限,成为有效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它与分封制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此外,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秩序,还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联系,反映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在发展中渐走向成熟。第2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第3课、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实:1.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推恩令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1)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前中枢决策机构的演变①秦代:秦代的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②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特别是负责传送文书的少府官员尚书,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直接对皇帝负责。③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④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握有实权,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但各自的职掌和权力分配还未定性,也尚未构成中枢权力机构。(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评价(3)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①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又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制约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②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成为最高的行政机构,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也归入中书省。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特点、影响。特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是集一切大权于皇帝。从夺兵权入手,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强化中央集权。4.元朝的行省制度(1)目的:为有效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2)措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处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大权,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3)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度的开端。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等。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宣言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3)人治高于法治。(4)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6课.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过程,内容,评价):了解希腊自然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古希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经济和文化生活交往活动,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且较早的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利于公民政治的形成。②希腊城邦的公民政治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因为直接民主惟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才有可能。③雅典仁人志士的斗争使雅典最终确立并完善了民主制。④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⑤奴隶劳动为城邦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⑥靠近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丰富营养。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②雅典民主制特征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特征的充分体现。(3)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①开世界民主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行了关于“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设想。②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③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积极作用。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对公民集体而言,对于非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妇女、奴隶和他国公民,则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②雅典民主所采用的轮流坐庄形式导致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窒息、限制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才能,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第7课罗马法(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起源与发展①早期阶段: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维护贵族利益,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因为有了成文法,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②发展阶段: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间出现新的矛盾,而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对外扩张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③完成阶段:从3世纪开始,帝国内部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原先适用于不同法律主体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实际意义。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皇帝励精图治,他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说汇纂》、《新敕令》四种法律文献在内的法律汇编,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2)内容: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还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罗马法的评价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起了以下作用: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社会的基础;它对公民平等权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有效地笼络了上层阶级。帝国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②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近、现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如: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不列殿法系也吸取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都起源于罗马法。近代初期阶段,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中的理论为基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背景条件,标志,作用)第9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无实权,主要作为国家统一和英联邦的象征。②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第10课、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同:两国政体的阶级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本质上是三权分立的近代国家政体;都实行政党政治。异:①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任命产生政府,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世袭,实行终身制。首相是国家行政首脑,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第11—12课、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相同:实行两院制,议会为立法机构,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统率军队;下议院的权力都较小,立法权都受限制。不同:国家元首,元首产生的方式,元首的任期,元首的权力;政府首脑及产生,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和政府的关系;官员和议会代表产生的方式不同。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特征与作用:基本特征:议员、议会普选产生,代表民众意志,执掌国家权力;议案由议员提出,集体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各国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的程度高低不同;政党政治,一般是两党制或多党制。作用:①代议制的形成,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也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展重要作用。②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③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840至1900年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1840--1900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1.两次鸦片战争2.中日甲午战争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1840--190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1.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1)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2)1841年三元里人民展开抗英斗争(3)1894年在平壤战役、黄海海战中中国军队进行英勇还击,涌现出左宝贵、邓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