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课时训练6辛弃疾词两首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1课时训练6辛弃疾词两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B.倩影(qiàn)鲈鱼(lú)佛狸祠(sì)C.巷陌(mò)揾泪(wèn)孙仲谋(zhōng)D.螺髻(jī)堪脍(kuài)封狼居胥(xū)答案:A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秋仓皇观摹舞榭歌台B.锤练谗言脉搏金戈铁马C.浩缈抱负阵脚脍炙人口D.扬洲驰援撕打红锦翠袖答案:A解析:B项,“练”应为“炼”;C项,“缈”应为“渺”;D项,“洲”应为“州”,“撕”应为“厮”,“锦”应为“巾”。3.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求田问舍(购买)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揾英雄泪(擦拭,揩拭)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答案:C解析: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4.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案:B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5.(2012·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2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A.①⑥②④⑤③B.①⑥④②③⑤C.④①⑥②⑤③D.④②①⑥⑤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对艺术和科学的认识”,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④提出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第②句中的“这种看法”,照应前文的④①⑥,⑤③具体阐释对艺术和科学的正确认识,由此可选C项。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012·山东高考)落日楼头,断鸿声里,。(2)(2012·安徽高考)舞榭歌台,。(3)(2012·湖北高考),尽西风,季鹰归未?(4)(2012·江西高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金戈铁马,,。(5)(2012·课标全国高考)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6)(2011·浙江高考)凭谁问:,?(7),,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8)可惜流年,忧愁风雨,!倩何人唤取,,?(9)(2011·江苏高考)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答案:(1)江南游子(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休说鲈鱼堪脍(4)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5)望中犹记佛狸祠下(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8)树犹如此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佛狸祠下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7~8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①韩元吉,南宋词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7.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为“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答案:“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胸中的无限忧虑。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题干中已经暗示了这句话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抓住作者的情感分析“凝”字的作用。8.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答案:“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解析:先明确“虚”“实”各指什么,它们与词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怎样。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回答即可。(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第9~10题。3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①检校:此处意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祭肉。9.“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答案: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解析:“万事从今足”的意思是闲居生活的满足。“连云松竹”,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温馨。10.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图景中传达出的生活情趣。答案: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一老一少对比,一静一动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解析:词的下片书“所见”。主要塑造了儿童和老人两类人,描绘了他们的情态,展现了生活情趣。三、语言运用11.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解析:原句的主干是“辛弃疾提出建议”,主语是“辛弃疾”,句式变换以后的主语是“建议”,这是必须明确的做题“方向”,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12.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漫画的内容,并就漫画的题目“一肩担尽古今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答案:(1)远处半轮冉冉下沉的太阳,倚在山树之间,一行曲折的足迹,近景是个弓背老者,担负着沉甸甸的行囊。“一肩担尽古今愁”是这幅漫画的题目。(2)一肩担尽古今愁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但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这样或那样的行囊,这担子一旦承受了,又难以卸下,该是多么无奈和悲壮!而不自觉中还是毅然地挑起这一担子,就需要有齐天的气概!解析:画面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分成两块:太阳一块,人物一块。对漫画的题目可以从“勇于承担”这一角度进行分析。4
本文标题:课时训练6辛弃疾词两首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5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