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数的运算:计算与应用(2)》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计算与应用(2)教学目标1.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熟练掌握分数及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法。2.会画图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能够画出较复杂应用题的线段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1.运算的应用。想一想,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预设生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生2: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生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计算,列式并算出得数。生4:进行检验,写出答语。2.你能利用上面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吗?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二、回顾与整理1.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小华的身高是135厘米,小龙的身高比小华高,小龙的身高是多少米?(2)结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线段图)预设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生1:把小华的身高看作单位“1”,先求出小龙比小华高出多少厘米,再求小龙的身高是多少米。135+135×19=150(厘米)=1.5(米)生2:小龙的身高=小华的身高×小龙相当于小华身高的几分之几。即:135×(1+19)=135×109=150(厘米)=1.5(米)答:小龙的身高是1.5米。2.归纳总结。(1)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预设生: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标准量,即单位“1”。(2)如何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决分数(百分数)问题?预设生:若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3)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是什么?预设生1: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百分率),求与分率(百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生2: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百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4)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关键是什么?预设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生1: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生2: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把谁看作标准量,就把谁看作了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5)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预设生1: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甲÷乙。生2: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乙。生3: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乙×(1±几分之几)。生4: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甲÷(1±几分之几)。生5:求百分率,如下:发芽率=发芽种子数实验种子数×100%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质量小麦的质量×100%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量产品总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生6: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3.常见的复合应用题的类型、特点、解题关键及解法。(1)常见的复合应用题的类型及特点。预设生1:“归一”问题。文字中带有“照这样计算”字样或暗含着单一量不变。生2:“归总”问题。题中暗含着总量不变,即积不变。生3:“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和速度。生4:“工程”问题。主要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生5:“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生6:“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生7:“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2)常见的复合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及解法。预设生1:“归一”问题。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解法:总量÷数量=单一量。生2:“归总”问题。解题关键:先求总数,且总数不变。解法:先用单位数量×单位个数,求出总数。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个数,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生3:“行程”问题。解题关键:理解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及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进行解答。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弄清行程问题的解法: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异地相向而行:两地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同时异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相差路程=速度差×时间。生4:“工程”问题。解题关键:把“一项工程”“一段路程”看作单位“1”。解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生5:“和差”问题。解题关键:先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求另一个数。解法:(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生6:“和倍”问题。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来说,题中说是“谁”的几倍,就把谁确定为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标准数。解法:和÷(倍数+1)=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生7:“差倍”问题。解法:差÷(倍数-1)=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三、典型例题解析1.课件出示例1。李阿姨买了3000元国家建设债券,定期三年,年利率是3.14%,到期时,她可以得到多少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国债利息的计算不计利息税,所以到期后得到的钱是本金×利率×时间+本金。解答3000×3.14%×3+3000=3282.6(元)答:她可以得到3282.6元。2.课件出示例2。一块布料,如果单独用来做上衣可以做14件,如果用来做一套衣服可以做10套,如果单独用来做裤子,那么可以做多少条?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应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一块布料看作单位“1”,由题中的条件可知,每件上衣需要这块布料的114,每套衣服需要这块布料的110,因此每条裤子需要这块布料的1÷(110−114)=135,这块布料如果单独用来做裤子,可以做的条数是1÷=35(条)。解答1÷(110−114)=1÷135=35(条)答:可以做35条。四、探究活动出示探究内容。(1)小军看一本科普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还多12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少10页,还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剩128页。这本科普书有多少页?①小组合作,分析、讨论、试做。②汇报分析思路和解法。预设生1:要求这本科普书有多少页,就是求单位“1”的大小,必须找到某一个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如果直接用题中的条件分析,其数量关系显得很乱,所以不妨采用转化的方法,假设第一天少看12页,第二天多看10页,则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即(128+12-10)正好与分率(1-16−25)对应。生2:(128+12-10)÷(1-16−25)=130÷1330=300(页)③活动小结。用画图来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有时数形结合法和转化法并用,会使图示中的数量关系更清晰。(2)3台织布机每天可织布720m,照这样计算,增加15台织布机,每天可织布多少米?①小组合作,探究解题思路和解法。②汇报解题思路和解法。预设生1:先求出1台织布机每天织布多少米,再求15+3=18(台)织布机每天织布多少米,列式为720÷3×(15+3)=4320(m)。生2:先求增加的15台织布机每天织布的米数,再加上原来3台织布机每天织布的米数,列式为720÷3×15+720=4320(m)。生3:因为15台织布机是3台织布机的5倍,所以15台织布机每天织布的米数就是3台织布机每天织布米数的5倍,因此也可以用倍比法求,列式为720×(15÷3)+720=4320(m)。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打印版生4:用倍比法也可以直接求(15+3)台织布机每天织布的米数,列式为720×=4320(m)。③活动小结。这是一道“归一”问题,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工作效率”不变这个条件。既可以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再用乘法求出总量,也可以用倍比的方法来求。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1.教材75页10题。2.教材76页14,17题。板书设计计算与应用(2)一般乘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除法特例“工程”问题
本文标题: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数的运算:计算与应用(2)》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3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