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长亭送别》注释指瑕
《长亭送别》注释指瑕《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精彩一折,历来作为经典篇目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对《长亭送别》中莺莺、红娘来到长亭拜见老夫人的舞台提示内容“做到见夫人科”做了如下注释:做到做表示达到的动作。笔者以为此注不够严谨。揣注者之意可能以为“做到”是一古今异义词,此处“做到”非今义,所以将“做到”作为一词作注。但此处“做”支配的对象应为“到见夫人科”,即表示抵达并拜见夫人这两个动作。杂剧中表示舞台动作、神情、效果的术语为“科”,“科”既可单用,亦可与做连用,即“做……科”,都表示进行某动作达到某效果。前者如《窦娥冤》第三折:“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卜儿哭上科”。《梧桐雨》第三折:“旦回望科”,“众军仗剑拥上科”。后者如《窦娥冤》第三折:刽子做喝科,“刽子做磨旗科,内做风科,做哭科”。《陈州粜米》第一折:“百姓做添银科”,“正末做递银子科”,“做量米科”。《梧桐雨》第三折:“太子做见科”,“做辞驾科”,“正末做拿汗巾哭科”。《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第一本第三折“旦做写科”,“末做看科云”。由此可见,两种用法不仅在元杂剧各种剧本中常见,而且同一剧本对这两种术语也交替使用;“做……科”为一固定用法。本剧中“做到见夫人科”前文的情节是老夫人与莺莺、红娘同来长亭送别张生,老夫人先到长亭,莺莺、红娘后到。所以剧本要表现的是莺莺到达长亭并拜见老夫人这一动作。此处“到”即“到达”,到达长亭这一具体处所;它与后文的“见”是顺承关系。而教材释为“达到”,“达到”常与抽象事物搭配,不能带表示地点的处所宾语,如达到目的,达到小康水平,与此处具体动作不相符合。因此,这样注释易误导学生,使之不能与后文的“见科”恰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感知。
本文标题:《长亭送别》注释指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3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