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后现代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后现代思潮在根本上并不是反现代性的,而是走向反思自律的现代性,它从各个角度揭示了现代性自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缺陷,力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原有经验和解释。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它倾向于颠覆和打破存在于学科和次级学科之间的各种界限,创造出一种综合了多种学科和多种维度的视角,从而既对来源于一系列研究领域(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性、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思想进行综合,也对处于一种既定学科内部的各种视角进行综合。研究兴趣•后现代社会学乐于对所有那些现代人从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和特别关注的少数事物进行研究,将其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同社会的变化有机联系起来,并把他们重新确定为研究的焦点。在研究方法上•他们给出的只是不确定性而非决定论,是多样性而非统一性,是差异而非综合,是繁复而非简洁。他们是回避判断,提供的只是读物而非观察,是阐释而非判决,他们虽然思虑此事物或彼事物,但从不进行检验,因为检验需要证据,而这在后现代参照系内是无意义的概念。贡献•对现代性制度与话语以及它们对主体实行规范和惩戒的具体方式所作的详尽的历史系谱学分析(福柯);对大众媒体、信息系统以及技术等这些彻底改变了政治、主体性和日常生活之性质的新型统治方式的理论阐述(鲍德里亚);对微观政治、新的社会运动以及新的社会改造策略之重要性的强调(福柯、利奥塔、拉克劳、德勒兹与加塔利)、对现代性的那些有缺陷的哲学要素的批判(德里达、利奥塔、罗蒂)等等当代社会学家对待后现代的态度•一是竭力主张与推崇后现代的人,如鲍德里亚等;二是被标定为后现代论者,但自己并不承认的人,如福柯等;三是彻底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如哈贝马斯等;四是反对后现代性却又欢迎后现代形构到来的人,如吉登斯等;五是对上述人物的理论进行分析综合研究的人,如尼科尔森(L.Nicholson)、弗雷泽(N.Fraser)等。概念创造•后现代社会学对建立在现代化研究范式基础上的传统现代社会学研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诸如非创造(decreation)、非定义(de-definition)、非中心化(decentrement)、非连续性(discontinuity)、非总体化(detotalization)、解构(deconstruction)、置换(displacement)给社会学研究所带来的影响•第一,后现代社会学运用的解释与解构的分析方法,消解了两极因素、二元形式的对立,突出了语言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无论是我们的感觉过程还是我们理解过程,无一不渗透着语言的影响在内。•第二,后现代社会学挑战了先前的社会学方法、理论以及概念,修正了西方思想中关于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同一与差异、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等关系问题上的传统解释,批评了现代社会学研究中片面追求一般性、普遍性、同一性、整体性、中心性、连续性•第三,后现代社会学对现代社会学的挑战也决不是偶然的,它的到来是与社会剧变、文化嬗变、政治变革、核心价值的深层次哲学争论和学术危机同时发生的,且可能是对它们的反应。后现代对社会学带来的挑战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这是近来其它时刻不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后现代社会学乐于对所有那些现代人从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和特别关注的少数事物进行研究,将其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同社会的变化有机联系起来,并把他们重新确定为研究的焦点。•他们给出的只是不确定性而非决定论,是多样性而非统一性,是差异而非综合,是繁复而非简洁。他们是回避判断,提供的只是读物而非观察,是阐释而非判决,他们虽然思虑此事物或彼事物,但从不进行检验,因为检验需要证据,而这在后现代参照系内是无意义的概念。•第四,后现代社会学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论和观点及其对当代社会的诸多分析视角,引起了我们对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某些危险和局限的警觉。•第五,后现代对社会学的批判也许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对所有竞相对抗的社会学学派或范式实际上所共享的社会学构想发起了挑战,其中心主题就是对那种认为科学知识是普遍的,并且可以用一种与语境无涉的方式加以实证的观点加以批判。后现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的显著特征•第一,反对实在论,注重话语分析。•语言就是我们的世界。第二,反对总体化趋势,提倡微观分析。•在具体研究中,非常强调差异、多元、片段、异质、分裂,而对理性、共识、系统、总体性等概念一味拒斥。第三,反对现代主体,关注他者的生活。•转向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尤其是为现代社会所造就的但却长期忽略了的边缘者、非中心者、无能力者和被剥夺或忽视权力者等映衬现代主体的他者。•第四,反对中心论和一元论,主张价值的多元化。•第五,反对表象论,要求终结表象秩序。•第六,反对本质主义,探寻现象之间的差异。后现代社会学者否认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区分,否认事物后面存在着普遍共有的性质第七,反对理性主义,追求人性的普遍解放。•现代性原本是作为一种许诺把人类从愚昧和非理性状态中解放出来的进步力量,但是,现在它已变成了奴役、压迫和压抑的根源。因此,反对现代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要求从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压制中彻底解放出来成为后现代社会学者学术追求的目标。他们企图通过对现代社会权力运作机制的解构,通过对压制和规训人的社会制度的批判,从根本上去瓦解现代社会,以寻找通向后现代社会的路。第八,反对传统的历史观,置换现代的时间和空间。•历史,假如它是真正存在的话,是一门卑微的学科,它依赖于现在,而不具有自身的完整性。第九,反对现代的真理观和理论观,企图实现没有现代真理和理论的生活。•一些激进的后现代社会学者更是呼吁必须放弃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取缔理论的特许地位,削弱它们的作用和降低它们的身价,以实现没有现代真理理论的生活。•第十,反对现代方法,以解构和直观的阐释作为其主要的方法。后现代社会学者大都不习惯使用方法一词,他们一般认为不存在方法,不存在他们务必遵守的程序规则,存在的只是后现代论者惯用的反规则和怀疑一切的严格作风。后现代社会学者声明,就方法而言,其实怎样都行。后现代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上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和缺陷•一是未能把社会学理论化必须借助的构架上的相对主义与应用这些构架所产生的知识相区别。二是后现代社会学太轻易地忽视了社会学中科学理论化的可能性。•后现代社会学的反理论立场本身就是一个理论立场•三是后现代社会学在突出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的不确定性时,过分强调了语言的自主性及其意义的不确定性,把对社会实践的一切研究都归结为一种话语的分析,否认语言是客观现实的表现或呈现,认为所有的认知最终都只是一种语言游戏的结论,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四是后现代社会学者大多反对现代主体,认为主体不仅是一种建构物,而且完全是一种虚构的假象。•五是在反对片面追求宏大理论和元叙事的同时,否定整体、集中、统一和权威的重要作用,尤其过分强调了无限多样的小叙事般的微观分析,忽略了那些对我们社会生活起决定作用的资本、国家、阶级、制度等社会因素,从而使后现代思潮在社会作用上具有保守主义的倾向。六是后现代社会学者(尤其是激进论者)对真理和理论的极度抨击有点言过其实。七是在方法论方面,后现代社会学的怎样都行的主张其实也是一个夸大其辞的主张。•八是后现代社会学在批判与抛弃某些现代社会学的关键概念时(如秩序、进步、理性、真理、范式等),却又使自己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以及理论批判与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之中。例如,它们对理性的理性批判;对总体性的总体化拒斥;用某种标准去否定判断的明确标准;信奉语言决定论而又主张语言的不确定性;在强调互为文本关系时又孤立地对待文本(如德里达)以及在废除主体性范畴时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傲慢等等。小结•尽管如此,后现代社会学在方法论上并不一定拒绝方法精致、分析详尽的社会分析,而是想挑起对下述声言的怀疑,即社会探究可以建立在某种方法基础上,而这种方法赋予了它一种特许的认识论地位。同样,后现代社会学也并不一定拒斥概括性的分析步骤,而是反对现代主义者那种总体化的、概括性的理论,或者寻求一种统一的社会学范式的做法。••总体上看,“后现代”思想是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性”内部的分裂以及现代化与现代性之间深刻断裂和紧张的一种表现。极端者使自己滑向虚无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反理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深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学完全不同的声音,后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尽管其中还存在不少的争议,有些观点一时还很难引起共鸣,甚至难以被主流的现代社会学所接受和认可,但其对传统的现代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性影响是任何一个严肃的社会学学者都无法回避和忽视的。
本文标题:后现代社会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4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