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宋明理学Word版含解析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解析:选D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这是韩愈的做法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格物穷理是朱熹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教合一和儒学吸收佛道精髓的信息,故C项错误;据材料“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可知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故D项正确。2.名儒邵雍说:“室中造车,天下可行,轨辙合故也。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张载认为:“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由此可见,二人均认同()A.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B.先义后利的儒家追求C.“理”是万物的本原D.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解析:选C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人欲与天理的对立关系,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义利关系的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苟顺义理,合人情,日月所照,皆可行也”和“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可知,邵雍和张载两人都强调“理”在万事万物中的本原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责任感的相关涉及,故D项错误。3.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框内空白处应填写为()A.致良知B.存天理,灭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解析:选D“反省内心”是心学探求天理的方法途径,与此对应的应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4.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解析:选A根据材料“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可知太极由阴阳构成,不断变化形成五行万物,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理包含阴阳二气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理学主张理是天地万物本原,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动底是阳,静底是阴”,阴阳变化不符,故D项错误。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也”的认识,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一人生活在()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解析:选B根据“心即理也”“发明本心”可知这是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6.(2015·北京高考)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朝鲜来华使者认为王阳明的学说“谤辱朱子”,他们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宗,故①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故②说法错误。朱熹认为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而王阳明心学认为“心即理”,求理方法是“致良知”,故③正确。心学是儒家学者为适应当时统治需要而对儒学的发展,故④说法错误。7.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他所说的“灵明”是指()A.天理B.人的物欲C.宇宙万物D.人的精神解析:选A王阳明是理学大师,其所谓的“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故选A项。8.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解析:选A据材料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可以得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是理学的特点之一,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有了发展,但理学的产生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C项错误;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是理学的特点,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材料二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可知其本体论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根据材料一中“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可知其认识论是“格物致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可知其糟粕是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此为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科学研究。其精华是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等信息可知其思想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第二小问根据其思想内容可知其倡导人心向善,严格律己,因而对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答案:(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绝对,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对的。(2)思想: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加强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及其以后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宋明理学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4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