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006021154杨丽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以下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2、能力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详略得当。(二)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三)了解阿长的性格特点,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3、人文目标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二、教学难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三、教学重点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四、学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第一学时1、本学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把握长妈妈的性格特征。2、教学过程⑴导入语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那么,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⑵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而《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小说集还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夕拾》等。⑶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想到目前,只能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选自《朝花夕拾》的第二篇。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在预习的前提下进行,并用铅笔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勾画出答案)①文章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重点写了哪件事情?明确:文章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3段),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得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6-12);最后写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给“我”买《山海经》一事为重点。②归纳每件事情刻画出阿长的性格特征,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明确:长妈妈名称的来历(1-2)------地位低下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摆动,或者点着对方或自己的鼻尖(3)-----絮叨琐碎,纯朴直率摆大字等细节描写,母亲问起这事时,她不开口。但到夜里依然如故(3-5)------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质朴、愚钝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11)------迷信、真诚善良的祝福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给“我”很多道理(12)-------对“我”的关心爱护讲“长毛”的故事------无知和纯朴买《山海经》------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③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明确:“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无法可想”(3-5)→“非常麻烦”(6-12)→“空前的敬意”、“淡薄起来”、“完全消失”(13-18)→“新的敬意”(19-31)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欲扬先抑-----抑扬法技巧的一种。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④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综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⑸课后练习(根据内容,填写表格)事情形象特征感情色彩写法名字由来地位低下同情欲扬先抑喜欢切切察察絮叨琐碎,纯朴直率“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睡觉摆“大”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质朴、愚钝“无法可想”吃福橘真诚、善良“不耐烦”教“我”很多道理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烦琐之至”、“非常麻烦”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空前的敬意”买《山海经》热情、善良、仁慈“新的敬意”(二)第二课时1、本学时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情。2、教学过程⑴朗读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这部分文字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对这些事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写了元旦吃福橘,长妈妈教“我”很多道理和讲“长毛”的故事三件事。作者态度从觉得“麻烦”到产生了不牢靠的敬意。②在看似贬义的外表下鲁迅先生有没有对阿长的同情、怀念和赞美?明确: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劈头的磨难”,但正是在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阿长说“人死了,不应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繁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作者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最让“我”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⑵让我们来看19-2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过程。要求学生复述买书的原因、经过、结果。明确: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也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①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文中写到那位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长妈妈的热心、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之情。③“我”为什么会觉得“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明确: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⑶阅读29-3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文中哪些地方书写了作者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这里运用了记叙中抒情的手法。3、看完整篇文章,我们来总结一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略写:阿长的称呼来历,“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的毛病,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详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阿长有初步的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4、最后,要求同学根据以上所讲,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明确: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由来,以及她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3-18),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第三部分(19-31),写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我”非常感激她。5、结语作者通过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往事,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重、感激和思念之情。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运用欲扬先抑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六、作业要求思考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的问题。七、板书设计新的敬意完全消失敬意淡薄敬意的空前不耐烦讨厌憎恶
本文标题: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4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