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Word版含解析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1.(2019年四川成都高三模拟)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C.意识到军事的落后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材料没有体现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特点,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维护海洋主权的信息,不能体现近代海权意识,故B排除;材料“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没有体现中国在军事上落后,故C排除;材料“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反映了调整作战方针和策略,故D正确。2.(2019年宁夏银川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答案】C【解析】由材料“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知,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朝体系开始崩溃,故A项错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3.(2019年山西运城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表是1840—1894年中国主要周边国家与欧美列强及日本建立条约关系的情况。建立条约关系的国家最后一次来华朝贡之年备注朝鲜日、美、英、德、意、法、奥1894年条约均用汉文及中国年号琉球美(1854年)法(1855年)1862年条约使用汉文及中国年号越南法(1862、1874、1883、1884年)1880年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缅甸英(1826、1866年)法(1884年)1875年1866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周边国家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B.工业革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C.近代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D.传统朝贡体系逐渐让位于近代条约体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略的表现,使得这些国家逐渐成为他们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这使得朝贡体系崩溃、近代条约体系建立,故D正确;周边国家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是材料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故A错误;工业革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是材料的原因,不是本质,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故C错误。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8,4分)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项排除。2.(2019浙江选考,9,2分)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邱逢甲、徐骧、刘永福是反割台斗争中的重要人物,①②③正确,A项排除,C项符合题意。丁日昌是黄海海战中的代表人物,④错误,B、D项排除。3.(2019年重庆名校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这反映太平天国A.意识超前符合历史的潮流B.获得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C.旨在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D.冲击了纲常名教和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反映出太平天国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和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追求小农经济,这不符合历史的潮流,故A项错误;B项中的“广大民众”说法错误,故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和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4.(2019年四川德阳三模)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诗社的盛行反映出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人民在1895年之后成立诗社来传承汉学,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日本对台湾实行同化政策的结论,A项排除。成立诗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传统文化,与民族觉醒无必然关系,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反日,C项排除。5.(2019年山东济南高三模拟)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答案】B【解析】从题目可知,不少留日学生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可见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已失去部分人士的支持,故B项正确。题目未涉及留学教育中的民主观念,故A项错误。明治维新成就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是“排满反清”问题出现后,清政府才设立游学监督处来加强管理,但其管理效果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所以选B。考点三:辛亥革命1.(2019天津卷,7,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2.(2019年江省徐州高考考前模拟)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此次“会剿”是为了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抵抗八国联军侵华C.平息“保路运动”D.扑灭辛亥革命之火【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陆军大臣,乘车南下,海军统领这些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只可能出现在清末新政以后,所以它要扑灭的运动应该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D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平息“保路运动”的事件与材料无关,A、B、C排除。3.(2019年甘肃张掖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女子参加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会等团体”可知,辛亥革命后,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说明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女性权利保护,A项错误。依据所学,在近代中国男女平等的说法不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项。4.(2020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联考)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个论断与辛亥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三权分立原则的确是中华民国初期所实行的,但只是B项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确是辛亥革命是历史意义,但属于思想层面,而材料主要侧重政治体制层面,排除。5.(2019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清政府此举意在A.获得西方列强支持B.维护专制统治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瓦解革命阵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中“1911年11月3日”可知,此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材料中皇权受宪法规定限制、皇族不得岀任总理大臣的规定,意在瓦解革命阵营,故D项正确。此时,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瓦解革命,并不是获得西方列强支持,更不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C排除;皇权受宪法规定限制、皇族不得岀任总理大臣,这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故B排除。考点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8,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可知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项排除。2.(2019年甘肃天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考前练)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蒙古族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同时全校师生认为“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可见当时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C正确;中共尚未成立,A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练)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
本文标题: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