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小题狂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如图所示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2.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3.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4.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6.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妇女地位提高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7.《申报》自1873年6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声明“不拘多少,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1875年3月,《申报》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这说明《申报》A.采用饥饿营销策略B.具有现代市场意识C.推动了广告业发展D.在全国设立代销处8.1900年之前,戏曲抄本是清代南北传统市集庙会上销售的一种主要商品,抄本经营盛极一时,但进入20世纪后,一大批京剧、戏曲、鼓词等民间需求旺盛的抄本日益减少。材料所述现象A.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文学改良运动的诉求C.折射出民众崇尚西学的心理D.推动了出版行业的技术革新9.下图是1907年1月14日革命党人“鉴湖女侠”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由此反映出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B.新文化运动鼓吹妇女走向社会C.报刊宣传有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D.秋瑾是宣扬男女平权的第一人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11.读下表:清末“新政”时期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出版自由B.百姓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C.出版业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相关D.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12.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1892年,温州豪士宋恕力倡改良,指出是否是变法者“必自易西服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图强成为全体国民共同要求B.服饰能够彰显人们的政治态度C.甲午战败激发国人寻求救亡方案D.西装传入对君主专制构成挑战14.下面是近现代中国某时期择偶标准(部分要素)差异统计表(单位:%)下列选项表述正确是项目年份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48~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A.改革开放后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B.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更加自由C.文革时期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D.近代社会国人的素质普遍较低15.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修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B.有助于解决开平煤矿煤的运输问题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D.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16.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总额经济建设借款额及铁路借款额及占经济建次数占总额百分比设借款额百分比晚淸政府20813.1亿两(白银)3.7亿两;28.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28.6%3.2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13.3%2.2亿元;37%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17.1904年,由几位华商发起,成立北京首家服务于一般市民的发电企业“筹办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北京内外城一些主要街道和部分商户开始安装电灯,供电服务逐渐从宫廷、使馆、军政机关、商户转向民用。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推动B.初步实现工业化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8.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反映A.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B.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C.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D.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19.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B.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C.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D.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20.下表是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8473985.9%A.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办报刊热情B.报刊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C.中国人自办报刊逐渐成为报刊主体D.报刊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载体2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当时中国第一张交通告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于路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及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政府鼓励人们选择新的出行方式B.社会上出现普遍的崇洋媚外现象C.交通规则制定顺应了近代化的趋势D.汽车在上海已经出现并广泛使用22.下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京津地区1921-1928年京、津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地域年份男方提起女方提起双方提起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北京192-19222534.2%4663%22.8%1923-19243938.2%5553.9%87.9%1925-19264136%72d3.2%10.8%1927-19284233.3%8466.7%天津1926729.2%729.2%1041.6%192726.25%2062.5%1031.3%192S1613.9%2262.8%1023.3%A.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C.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D.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23.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0倍,下图呈现了当时铁路投资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充足B.此时清政府重视修筑铁路C.近代商人投资于铁路建设D.清政府完全掌握铁路修筑权24.上海人对西式服装经历了从“看不惯”到“习以为常”再到“参与”的过程。起初只有个别留过洋的人穿西装,慢慢地西装衬衫、长衫马褂一起晃动在上海滩。20世纪30年代,西式服装已占据上海服装界主流。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上海A.是接受西式服装最早的地区B.民众接受新生事物较快C.社会受西方的影响不断加深D.西装比传统服装更优越参考答案1.【解析】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辫子,说崇尚西学也要保留国粹,并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风尚,故A项错误;辫子并不代表传统精华,故B项错误;辫子未全部剪掉,反映了一部分人对传统观念不能彻底决裂,固步自封,故C项正确;只是剪了半个辫子,并未破除陋俗,故D项错误。【答案】C2.【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答案】D3.【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刊相继刊载婚姻自由等新风尚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故A选项错误;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与婚姻自由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除旧布新的主张,不能反映中西合壁土洋结合,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递”说明婚嫁旧俗受到冲击,故D选项正确。【答案】D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的图片可知它为国货,因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因为是仿制西式,所以这说明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而③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答案】B5.【解析】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答案】C6.【解析】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项不能说明城乡时间上的不同,排除。【答案】A7.【解析】“大张旗效地进京销售报纸,同年3月9日《申报》头版刊发了进京”说明《申报》头版刊发具有拓宽市场的意识,属于现代商业市场信息,B正确;A中饥饿营销策略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推动广告说法错误;D中全国说法范围广。【答案】B8.【解析】戏曲抄本是民间传播儒家思想途径之一,20世纪后由于民主思想传播导致“一大批京剧、戏曲、鼓词等民间需求旺盛的抄本日益减少”,这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故A项正确;文学改良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出现,故B项错误;民众思想变化不是推崇西学导致的,故C项错误;抄本的减少显然与出版行业的技术革新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9.【解析】图片中“解放妇女,走向世界,反对包办婚姻”等说明报刊宣传思想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C正确;辛亥革命是1911年,A错误;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B错误;D中第一人错误。【答案】C10.【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
本文标题:小题狂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