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题狂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含答案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2.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3.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4.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C.《法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5.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B.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7.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8.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底特律新闻》上的一幅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飞奔的蜗牛》(Congressionalaction:国会法案;FDR: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NEWDEALPROGRAM:新政计划)。该漫画表明新政中A.经济颓势迅速得到扭转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C.总统的权力得到了扩张D.国会拖延了新政措施的推行9.美国独立之初,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为波托马克河水道的归属问题,长期争持不下,北卡罗来纳州因争夺西部土地,痛斥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夹击本州,与两州积怨日深,宾夕法尼亚州与特拉华州为边界争端,已发展到兵戎相见。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未建立中央政府机构B.联邦政府松散无力C.面临严重的分裂危机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10.“13个新兴的州都刻不容缓地为自己制定了成文宪法。……所有的宪法都遵循伟大的《独立宣言》所陈述的思想:一旦政府妨害这种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权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幸福而‘建立新的政府’。”这表明独立之初的美国A.邦联体制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B.迫切需要确立三权分立的行政机制C.邦联国家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D.亟待强化中央集权以摆脱政治危机11.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这表明A.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12.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A.结束了君主制政体B.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C.巩固了民主政治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3.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顶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14.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A.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15.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16.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A.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B.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C.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D.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17.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阁权力膨胀摧毁了宪政制度18.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A.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B.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C.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D.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19.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20.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法国大革命受到美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指导B.法国和英国都是彻底摧毁了本国封建堡垒后建立的代议制政体C.法国和英国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政体的典范D.从现代化视角看,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民族独立,确立现代化体制21.阅读下面的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其中两类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B.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D.议会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22.《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的《意外事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德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这说明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B.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24.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参考答案1.【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答案】C2.【解析】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故选D。【答案】D3.【解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属于特权等级,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第三等级的代表决意反对专制统治,他们要求制订一部宪法,限制王权,实行社会改革,排除A;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没有废除君主制,排除B;拿破仑法典为1799年拿破仑在法国上台执政后公布,时间不符,排除D;图片中三个等级的代表聚在一起,围着象征新宪法的铁床上,喊着“趁热打铁”“努力工作”等,可见C符合题意。【答案】C4.【解析】十二铜表法、汉莫拉比法典是奴隶社会的法典,不可能有反对封建特权的内容,AB排除;钦定宪法大纲维护了封建特权,特别是皇权,D排除;法国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保证公民的民事权利,确立自由、平等原则,选C。【答案】C5.【解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也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近代法国的历史实际,B项是以1794年“热月政变”为标志,C项是1795年以来的法国政府软弱无能(具体事件是1799年的“雾月政变”),ABC三项都可排除。【答案】D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说法均错误,B选项没有注意到参议院选举的特点;D选项说法错误,应为参议院,故排除。【答案】C7.【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D项。【答案】C8.【解析】美国国会想要通过一项法案,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就如同蜗牛一般。而在经济危机的
本文标题:小题狂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