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选择题4概念评价型专项训练
高考选择题专项训练4概念、评价型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评价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以及历史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题干给出被评价的主体,备选项给出对该主体的评价,从中选择最符合主体的评价;第二种是题干给出的是对主体的评价,备选项给出的是与评价相联系的主体,从中选择最符合评价的主体。该题型大多与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以新材料来设置新的情境,以新的思维角度来设置新的问题。1.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2.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A.心学B.理学C.阴阳五行学说D.佛教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5票的优势(2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该决议案的通过,推动了()A.五四运动B.国民大革命C.土地革命D.抗日战争6.“(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破坏了世界经济,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工业革命世界各地区生活方式趋于同化,民族性逐渐消亡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8.“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A.文艺复兴中B.宗教改革中C.光荣革命中D.启蒙运动中9.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10.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11.《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12.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13.“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14.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事件意义地理大发现视野开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否定教会权威启蒙运动理性精神质疑宗教达尔文进化论神学受到严峻考验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教会影响力减低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15.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16.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汽车制造业落后于世界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D.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被外企吞并17.据张君劢《1928~1933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18.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作者的主要意图是()A.支持建立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B.要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旧秩序C.发展中国家应建立自身的全球化金融组织D.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19.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下面关于这一指标评价正确的有()①体现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④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题型5选择题·概念型、评价型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两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2.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和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故A、C两项正确,“辄募旁邑民为佣”,可见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这一政策的松动,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B项分别产生于南宋、北宋,明显不符合。战国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被秦汉道家、儒家和神仙方士以及后世道教所吸取。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战乱时期广泛流行,故答案为D。4.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消磨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三大通过了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的议案,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故选B项。6.答案B解析结合近代思想解放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文明扩展但并未使殖民地区传统文化消亡,至今国际经济新秩序仍未形成,故排除A、C、D三项,选B项。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适用于一切人”体现了启蒙运动中“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应选D项。其余选项均不符合。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倡导的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题干中各种心情的结束。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10.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分析在正德年间前后农业从业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十九在田”到现在“已六七分去农”。而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人口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游手好闲。由此可以得知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其他选项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来。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百姓如隔岸观火,非常冷漠。这主要是因为专制统治者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百姓积极支持反侵略战争。英国是在与清政府作战,不是与全中国战,故A、B两项不正确。D项只是陈述史实,不符合题目要求。材料主要强调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故C项是正确答案。12.答案D解析这本长达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社会历史变迁。故D项正确。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阐释历史问题能力。抓住材料中省略号后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为B项。14.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西方思想文化呈现世俗化趋势,故排除A、B、D三项,选C项。15.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材料反映了主张学习西方的机器及制造技术,说明他所主张的向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制度上,故选D。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现和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中“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反映出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即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三项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本质,而且C、D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17.答案A解析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此时的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正在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题干中“共同耕种”即是其具体反映。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经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奠定国内战争胜利物质基础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此B、C、D三项均不符合题目的要求。18.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反映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合理的金融秩序,实质是反对不合理的国际金融旧秩序,答案为B项。19.答案C解析1958年后,党在经济建设方面逐渐背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材料规定的指标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②④正确,故选C项。
本文标题:高考选择题4概念评价型专项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