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练习专题一三宋明理学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的困境是由于()①佛教盛行②道家学说广泛传播③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④佛教代替儒教成为正统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D.强化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答案:B4.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下图空白处应填写为()A.致良知B.存天理,去人欲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答案:D5.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万物之理,终归“太极”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发展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主张?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朱熹、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扣住“儒有焉”“道有焉”“释有焉”等关键信息。第(2)问由材料中的“三纲”“五常”“理”“万物”“心”“良知”等信息概括其主张即可。第(3)问从他们的主张目的与统治者要求的关系分析。答案:(1)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2)“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3)“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以及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说教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秩序。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唐代儒学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儒学在唐代时期仍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在北宋。答案:C2.北宋五子对儒学发展的共同贡献是()①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②将儒学发展到“心学”的高度③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④使理学成为北宋的正统思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②是南宋陆九渊的观点;理学在北宋时并不被统治者重视,故④错误。答案:C3.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家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解析: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原”,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项。答案:C4.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二程”是理学的开创者,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宣扬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B是孔孟儒学,C是心学。答案:D5.下列各项观点中,由南宋朱熹提出的是()A.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解析:在理气关系方面,朱熹认为理在气先,理在气上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B、C、D为陆王心学。答案:A6.宋明理学包含的积极精神有()①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人性庄严②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④以天理遏制人的自然欲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题眼“积极精神”,④不是宋明理学包含的积极精神,故排除含④的A、C、D三项。答案:B7.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解析:唐宋时期的儒学大师以儒学为本,吸收佛、道的有关思想,使儒学得到新发展。既继承了孔孟治理国家的思想,又吸收利用佛、道对自然界和人生命运的解释,逐渐形成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答案:A8.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解析:朱熹和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理学到后来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所以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即通过内心的反省来克服私欲,存天理。这同朱熹的“灭人欲”有相似之处。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请回答:(1)材料一、二对“理”的阐释有何本质的一致性?(2)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的思想观点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是什么?解析:本题围绕宋明理学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理学的理解,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综合比较能力。结合材料可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其目的应回归到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上来。答案:(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的普遍原则。(2)“天理”在人间(社会)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儒家道德伦理)。(3)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守仁认为“心即理也”。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练习专题一三宋明理学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