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预习导学梳理·知识·点拨2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3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4教材问题解答答疑·释惑·应用一、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2.特点以及影响(1)皇权具有和随意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2)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预习导学梳理·知识·点拨独断性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间难免发生矛盾。(2)帝王往往采取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限制相权2.限制相权的措施(1)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宋代:设,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权力,曾增设“”,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中朝尚书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误区警示(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部制实行宰相分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2)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属下的官员承担。地方:设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御史大夫刺史(3)唐代: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4)宋朝: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2.评价(1)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御史台提点刑狱司专制制度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开始于西汉时期,后发展成,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贵族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隋朝创立后,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的范围。4.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为,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儒学经义八股取士误区警示科举制的实行并不是一直以积极作用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消极作用更为明显。五、行省的设置1.秦汉:初为郡、县两级,后为州、郡、县三级。2.唐代:。3.宋代:。4.元代:。(1)确立:元代确定了以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2)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的管理,对于加强,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行中书省中央对地方中央集权误区警示元朝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由行省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就归中书省(中央机构)来直接管理,西藏、青海一带是宣政院辖地。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具有相对独立性。西汉时期,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地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和演进,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评价①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方面很成功。②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探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1)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答案中书省草拟,上呈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执行。特点: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材料二(3)从图中可看出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管理办法导致了什么弊端?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答案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制。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威胁朝廷。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教方法用“一、二、三”巧记“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三个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主题二古代选官和监察制度1.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2.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监察出于皇权,维护皇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监察大权。所以古代监察制度是皇帝的耳目,是加强皇权的工具。(2)监察机构独立自成系统,自上而下垂直管理,与各级行政机构相分离。(3)监察制度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监察官员级别不高,但职权很大,如汉朝刺史,易受皇帝控制。(4)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探问题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王谢指东晋时的王导、谢安两大世家大族)依据以上图文,“乌衣巷”反映了与本课有关的哪些史实?状元匾反映了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乌衣巷”反映了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维持。反映了选拔官员由注重门第到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变化。教方法图表记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123456解析汉武帝时期,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答案C123456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23456解析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即相互监督和牵制;B项说法错误,中央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隋唐时期皇权专制并未达到顶峰,故D项不正确。答案C1234563.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A.西汉:刺史制度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D.元代:行省制度123456解析A、B、C三项都是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都与反腐倡廉相关,符合题意的是D项。答案D123456123456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解析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判断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故C项正确。C123456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体现的“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以法治国123456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理念,诸如公平竞争、广泛参与的思想等,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故本题选A项。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123456123456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中的“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角度思考。西汉郡国并行制曾引发王国问题;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也符合题意。123456答案影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州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123456(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解析图表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联系秦朝的中央机构,体现丞相“位高权重”的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提高了工作效率。答案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散,分工合作,相互牵制。123456123456(3)从根本上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解析古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还要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答案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教材问题解答答疑·释惑·应用学习思考1.(教材P1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后来的历朝皇帝制度是不是也具有这一特点?为什么?提示皇帝专权的制度虽然是秦始皇所创立,而专制主义体制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商鞅变法使这种体制在秦国得以确立。实际上在其他若干强国,也已经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法家政治思想的原则之一,就是帝王的专权。《商君书》强调“权制独断于君”,《韩非子》也主张“法”是君王集权的工具。这些理论,都构成了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基础。后来历朝制度,大体都是皇帝专制的制度。皇权因各种原因不能专断,只是非常例的特殊情形。帝制决定着这一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是与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基础的事实相关的。2.(教材P15)科举制度为什么会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提示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行政官吏:从方式上看,追求公平、公正与客观;从选拔标准上看,择优录用。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言论反映出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上升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最后达到掌握政权的目的。自我测评(教材P16)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有怎样的权力。提示皇帝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