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导语分析1.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曲折、反复3.各国民主政治(代议制)的形式各不相同:(英国、美国、法国、德国)4.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历史作用:(稳定秩序、缓和矛盾、保证经济发展)18世纪英国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进,雨能进,但是国王不能进。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在交接仪式上,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出席了会议。为什么还有王子?这要追溯到300多年前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什么是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巧记方法:间接参政,有立法权思考一、“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背景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③克伦威尔军事独裁①1640年革命爆发②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⑤1688年“光荣革命”(1)革命对象、领导者及代表人物(2)简单进程:“光荣革命”后,议会为什么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当英国国王?①玛丽和威廉有继承权。②信奉新教。③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④便于控制,是请来的客人。权力来源不是“神授”,而是议会,打破君权神授迷信。思考“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别?1688年“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国王从此变成服从议会的立宪君主。它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也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诞生。从此,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就像中国古代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更替经过了500多年一样,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也经历了几百年。(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2.“光荣革命”的意义:①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②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政治基础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颁布限制王权的法案---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①确保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②确保法律的独立性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及主要特点①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②议会是权力中心(立法权、行政监督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实际掌握行政权)③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与议会相互制约)★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国家一切都由法律规定,君主没有实权并绝对遵循法令。《权利法案》(1689年)(1)主要内容:P119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力?(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3)结果:实际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1.形成过程:①17世纪末,《权利法案》颁布,议会享有立法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内阁取代枢密院)②18世纪初,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创首相组阁先例,议会行政权加强。(第一任首相:沃波尔)③18世纪中,形成内阁遭反对,首相须辞职的惯例,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①时间:②内容:③结果和局限:1832年降低财产资格限制;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3.强化:内阁专横(19世纪末):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议会之上,“第三院”。●表现:①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②控制部分立法权③篡夺议会的财政权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光荣革命前,枢密院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不出席会议成为惯例1721年,沃波尔开创组建内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不断膨胀,成为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凌驾于议会之上英国第一位首相根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责任内阁制政府”)【解析与探究】1.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答: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中国:内阁没有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③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答: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答: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答: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下院,重新选举。2.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①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英国首相布莱尔27日在最后一次前往议会接受议员提问之后,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宣告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2007年6月27日电新华网消息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英王的什么地位?布朗取代布莱尔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答: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多数党;⒉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⒊由国王任命。关键是赢得民众广泛支持,获得选举胜利本课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逐步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从纵向来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国民。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沙特)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妥协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世袭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年~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国家。20世纪80年代,约旦、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仍保留这种制度。今天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请以英国和德国为例,指出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共性和个性,并试着阐述其原因。P131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约旦、尼泊尔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分别拥有哪些权力或者职能?内阁Cabinet女王Queen议会Parliament内阁首相Primeminister政府首脑国家政府国家权力中心国家元首请你动手,绘制英国政府权力结构图监督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统而不“治”实际操纵行政财权及部分立法权“第三院”英国国王内阁议会知识结构及阶段特征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夺权)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背景《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控制—首相组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改革,制定选举规则议会权力缩小,内阁权力膨胀典型的君主立宪制确立工业资产阶级参政帝国主义时代的新趋向本课小结:关于英国1688年大“光荣革命”,同学们有不同看法。甲说“光荣革命”是宫廷政变,是妥协,不值得称道。乙说“光荣革命”虽然是宫廷政变,但它结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又未流血,应该肯定。请写出你对甲、乙两种说法的理解。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康熙帝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生死者。——清乾隆帝请思考:中国清朝康乾时期的政治体制与英国的有什么本质差别?甲侧重于革命形式,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才值得称道,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旧势力相妥协的产物,是软弱和不彻底的表现,是非革命的,不值得称道。乙侧重于革命后果,“光荣革命”迅速结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用政变方式解决了复辟王朝,避免社会动荡,符合英国国情,是明智之举。练习与测试1.17世纪末欧洲发生了一场女婿登基、岳父逃亡的革命,登基的国王是:A.克伦威尔B.威廉三世C.詹姆士二世D.乔治一世2.英国议会最早出现于:A.13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3.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国王必须参加内阁会议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A.议会权力加强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内阁制度形成5.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A.剥夺国王的权利B.按宪法选举国王C.削弱和限制国王的权利D.加强人民的权利6.通过《权利法案》,议会取得的权力主要是A.行政权B.王位继承权C.立法权D.外交权7.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加强了A.国王的权力B.议会的权力C.内阁的权力D.首相的权力8.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A.17世纪末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9.英国内阁的第一位首相是A.克伦威尔B.沃波尔C.乔治一世D.威廉三世10.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A.工人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C.农民D.新贵族11.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③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④工人取得普选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是A.国王B.贵族C.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无产阶级13.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政治体制发展的特点是A.议会权力削弱,国王权力增强B.内阁权力削弱,议会权力增强C.议会权力削弱,内阁权力增强D.议会和国王权力增强,内阁权力削弱14.被英国人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的是A.上院B.下院C.国王D.内阁15.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16.《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
本文标题:第1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