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及答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1.什么是过渡时期?(1)“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即1949年10月~1956年底)。(2)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3)“过渡”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三大改造的性质是什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应属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3.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1)客观原因:①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要自己去探索,产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②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美国坚持对中国封锁和孤立;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关系恶化。这就迫使中国必须把经济迅速搞上去,导致“左”倾错误的产生。(2)主观原因:①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②在思想路线上,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主观主义地进行政策决策,脱离了中国的客观实际。③在组织原则上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党内缺乏民主。④好大喜功、急躁冒进也是产生失误的原因之一。⑤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违背和实际上修改了八大决议,把阶级斗争重新当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实践上的错误。4.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就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其意义是使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发展,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文革”的错误,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并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拉开了序幕。5.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生产力发展。(2)目的:解放生产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6)经过:首先在农村一些地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普遍实行;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落后的生产方式。(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7.准确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含义(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不断推进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8.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特点?(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即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特点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在经营管理上,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的优势。③在产品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④在奋斗目标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1.下图票证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新民主主义经济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我国在制定“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食产量(亿吨)棉花产量(万吨)钢铁产量(万吨)1955年夏(第一方案)4600430011001956年初(第二方案)6400700015001956年夏(第三方案)500048001050~1200A.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C.三个方案都有冒进的倾向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3.下面是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示意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造成的B.1958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取得了大丰收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4.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5.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持续迅速发展,对其发展原因归纳最准确的是()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对外开放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④国内政局稳定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题号123456答案7.“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4)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解析】强化训练1.D[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形态,通过图中的“伍市斤”和“1966”“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可以联想到计划经济,由此可以得出答案。很明显A、B、C与题意不符。]2.C[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数据可以发现,三个方案均有冒进的倾向,由此可以得出A、B、D项说法均错误,答案为C。]3.D[结合图中的数据可知1949年、1952年、1955年、1961年的水稻产量都差不多,只有1958年猛地“大放卫星”,由此可联想到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4.C[A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但改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并不是改变社会性质,排除D。]5.D[本题考查我国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通过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由此可知答案为D。]6.C[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和辐射作用。]7.(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维护统治。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在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
本文标题:人民版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