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内忧外患的黑暗现实使“寻求根本的解决”成为大众的呼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产生极大的启迪;几次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并逐步深化拓展;五四前后,一大批力主改造中国的青年,出国勤工俭学。亲眼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情况,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并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引进各种新思想,提出各种救国方案,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了新中国。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请人们说出这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史苑漫步BBC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二、三、四名。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朱执信: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1.条件2.代表人物: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新民丛报》1902年梁启超朱执信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记得我在上海交大读书时,为避开敌人耳目,曾打着手电筒在晚上读《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毛泽东(1945·4)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苏俄对华宣言(1919.7)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本阶级从中国残暴地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3.正式传播及其影响(1)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2)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影响: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实质: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争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1)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2)通过论战。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⒈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⒉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2)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各抒己见:如果你生活在五四时期,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提示:作为开放式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凡是言之成理,都是都属于不错的答案。(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课堂探究】P5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本文标题: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