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案
课题专题四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备课日期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过程与方法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共领导中国人民80年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启发法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熟悉的歌曲,动人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领路人——邓小平同志深情的怀念和祝福。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二、讲授新课:一、邓小平理论(一)初步形成:1、初步形成背景:⑴“文革”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⑵“左”倾错误的继续,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两个凡是”(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左倾错误与教条主义)的指导方针的提出;“左”倾和个人崇拜的束缚。⑶邓小平的指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⑷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2、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意义:这是“文革”结束后,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导报告。(二)正式形成:历史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工作重心;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3、意义:①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实现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②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三)发展1、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2、特点: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毛泽东思想,把握社会主义本质.3、基本内容:①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一国两制”的理论;⑤工作重点E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标志⑴“南方谈话”A、内容:本质,关系,标准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B、意义: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⑵中共“十四大”(1992.10)A、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⑶中共“十五大”(1997.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规定邓小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5、意义: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总结:是对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集中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要求学生概括)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1、背景:⑴国际形势⑵国内发展⑶面临问题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2、提出:⑴含义、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⑵特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3.地位:十六大,写入党章4、意义: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⑵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⑶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⑷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探究: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⑴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⑵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⑶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等方法。第四,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三、课堂小结: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酝酿――“两个凡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宣言书——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后》的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提出——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形成——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中共十四大写入党章——1997中共十五大四、课堂巩固:1.(2014年高考上海单科28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三个代表”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A.建设者一个什么的党和怎样建设党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布置作业:课时练习1份六、教学效果追忆: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