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天天练测试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2016年的5月1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五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这场浩劫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答案C2.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我国社会尚未认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B.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代行其职能C.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D.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答案D3.“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遭到批斗和迫害,最终含冤而死,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说明了()A.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B.以德治国的重要性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性D.当时没有法律依据答案A4.“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句传播非常广泛的流行语。其实,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流行语。如“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一句顶一万句”等词汇、语句成为流行语的时期是()A.辛亥革命时期B.抗战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等词汇的出现集中反映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典型现象。答案D5.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C.为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势解析抓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推翻‘四人帮’一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由此可知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纠正。故B项正确。答案B6.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改革开放B.祖国统一C.拨乱反正D.承前启后解析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百废待兴,但由于长期“左”倾错误的影响,使得国家建设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阻力。以上几幅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党和政府在各个领域内的拨乱反正,并由此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答案C7.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是()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中共十六大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答案C8.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解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答案D9.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历程。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1954年宪法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确立;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表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故选A项。答案A10.右图是“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A.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B.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特有政策D.依法治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平稳发展答案B1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的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C12.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线。有人说:织“围脖”燃起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草根网民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体现。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B.强调人们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积极性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现象的实质在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答案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关于刘少奇罪行的调查报告材料一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材料二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决定撤销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枉加于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他“永远开除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撤销原审查报告。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1)刘少奇被迫害是在什么时期?当时刘少奇所说的宪法是哪年制定的?(2)为什么当时宪法也无法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人身权利?(3)简要评述刘少奇一案平反昭雪这一事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作用。参考答案(1)“文化大革命”时期。1954年。(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3)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的重大事件,显示了新时期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决心,以此为契机我国开始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参考答案(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2)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天天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