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019年高考模拟卷4Word版含解析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写道:“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这说明唐朝()A.权力中心转移到了政事堂B.三省之间扯皮的现象被杜绝C.皇帝的决策失误彻底消失D.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3、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4、鸦片战争后,地处长江口岸的南通上海地区,面对洋纱涌入,手工棉纺织业由依赖土纺棉纱转而采用大量廉价的机制棉纱。这一现象()A.推动洋务运动兴起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促使传统经济解体D.加速资本原始积累5、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B.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6、如图所示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图片反映出当时中国()A.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B.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C.经济和管理制度逐渐进步D.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7、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座谈会上,作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的总结发言,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归结点就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段发言的背景是()A.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B.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已成立C.中共八大做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决定D.“一五计划”的成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8、学者蒋廷黻认为,在中日关系的处理上,“不在乎我们对日强硬的程度,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没有建设,没有提高我们自己的力量,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材料说明蒋廷黻主张()A.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B.强硬对日以表明自己是爱国者C.强化国家建设以提高国际地位D.等待依靠外援以完成抗日大业9、15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议会弹权。7世纪,弹劾成为议会打击和惩罚国王重臣的一种手段。到了19世纪初,议会弹劾权逐渐退出了英国的历史舞台。议会弹劾权的演变,反映了英厨()A.国王与议会对立加剧B.权力中心逐渐转移C.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D.政党政治最终形成10、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了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该“探索者”的成就()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11、下表为依据《技术进步与新经济》一书整理的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一览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其它1801-1850年79501141431851-1900年58697811844①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②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③后发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④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13、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一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材料二盖以言民族,有史以来,其始以一民族成一国家,其继乃与他民族揉合搏聚以成一大民族。民族之种类愈多,国家之版图亦随以愈广……至今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列强殖民地之地位矣。故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1923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宣言》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国民党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4、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材料二: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C解析: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的目的是对君主进行规劝,这不能说明儒者不能适应现实政治,A项错误;古代儒家学者中有许多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如汉代的董仲舒,B项错误;古代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常把尧和舜作为古代帝王的楷模,这是对理想政治模式的追求,C项正确;以尧、舜作为古代帝王的楷模,不等于复古,D项错误。(2)D(3)C解析: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于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发展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只是出现在江南纺织业部门中。对于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发展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人口和城区的规模发展,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属于西方国家的历史,对于明清之际的中国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4)C5.D解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幸古长安指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文武百官仓皇逃亡西安;割台湾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表明两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进口额均大于出口额,表明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没有取得优势,故A项错误;依据图表“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的对外贸易量都有较大增长,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日趋紧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和管理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数据不能反映出中国与欧美工业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7.A8.C解析:材料“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强调自我建设,而不是具体的建设方法,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在乎我们对日强硬的程度”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而在乎我们建设的成绩。……没有建设,没有提高我们自己的力量,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可知,蒋廷黻主张强化国家建设以提高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纵使得着外援,我们还是别国的附庸,不能在国际上成一个独立势力”不符,故D项错误。9.B解析:“15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议会弹权。7世纪,弹劾成为议会打击和惩罚国王重臣的一种手段。到了19世纪初,议会弹劾权逐渐退出了英国的历史舞台”表明议会弹劾权的演变,体现了权力中心逐渐转移,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10.B解析:“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表明“他”是牛顿,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故B项正确;奠定经典力学体系基础的是伽利略开创的近代实验科学,故A项错误;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控制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故D项错误。1(1)C1(2)D解析:考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根据题干及示意图可知,图中主要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由两极变成为多种文明和多种力量的矛盾与冲突,有较轻和较重之分的现实,故选D项。由材料、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从当前来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极化只是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故A、C两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1(3)(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积极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三民主义的指导。(3)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1(4)(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①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②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注:只表明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模拟卷4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