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9高考模拟卷11Word版含解析
1、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A.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B.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D.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2、《资政新篇》全文分4个部分,即“用人失察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下表是4个部分字数和所占比例。类别字数所占比例用人失察类5116.17%风风类109513.21%法法类534064.43%刑刑类5226.3%总计8288100%这说明()A.先进的中国人迫切地、大幅度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从器物上升到制度C.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D.《资政新篇》适应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3、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5、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众民合力强徒摧。”诗人描述的事件是抗击哪国侵略者()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6、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7、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8、“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该宣言()①发布于1919年②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③受到工商界响应④体现反帝爱国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A.召开国民党一大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C.整编国民革命军D.发动北伐战争10、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C.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11、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张正隆的著作《雪冷血热》描述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磐石游击队时期:以上总计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余名。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以上总计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九十余名,共合二百一十二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期:以上共计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二百五十余名,共合二百八十余名。第一方面军:有名烈士只有两人,不知姓名者六十余名。A.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的开始B.体现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及敌后战场的开辟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折射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悲歌12、下图所示是李桦在1935年雕刻的木刻《怒吼吧,中国》。此木刻()A.主要以写实为创作技巧B.反映了人民生存的艰难C.诱导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回应了时代主题的需求13、材料一1935年中国大事记(部分)5月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6月-7月秦土协定与何梅协定相继签订,日本攫取了中国河北和察哈尔的大部分主权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1月日本指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月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同时天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传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根据《历史》必修一、二、三及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整理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斯诺和白修德先后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共区,在访问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斯诺称一颗红星正在中国上空冉冉升起,而白修德在长期观察后认为,尽管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淹没在红色浪潮中,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则生气勃勃一一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193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节点之一。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核心主题,并列出中国共产党为应对这一主题变化而提出的对策。(2)写出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延安方面生气勃勃的主要表现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京.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的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材料1.如果你作为导游带领朋友参观以上景点,那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上面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2.谈谈上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3.如果你推荐朋友参观南京其他与中国近代历史相关的景点.那么你会选择哪一处并说明理由。答案1.A解析:根据材料“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律劳卑的这番话是为发动侵华战争做辩解,希望通过战争将中国拉进西方人所认为的文明国家,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B选项排除。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律劳卑的这番话主要是为发动侵华战争服务,指责清政府保守落后是表面现象,D选项排除。2.C3.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中的三种观点都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来说的,而且根据解释来说,把甲午中日战争说成了是对中国、对亚洲均有积极作用的战争,完全掩盖了甲午中日战争发动的真实意图,侵略的本质没有显示出来,故选B。4.C解析:5.A6.B7.D解析: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由题F中的“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思”等信息可知,清朝皇室在人心所向的大趋势下,被迫主张退位,以和平退让的方式顺应了时势,之后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故选D项,清政府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排除A项: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在题干中也没有提到,排除.8.C9.D解析:“1926”“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说明帝国主义和军阀是导致中国生活困苦原因,为此要北伐,“打倒列强,除军阀”,故D项正确。10.B11.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32-1941年秋”可知,下面的统计表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即14年抗战的开始,A项符合题意;从“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无法判断出此时敌后战场的开辟,也无法得出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B、C两项错误;东北抗联活跃在敌人的大后方,并非正面战场,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12.D解析:从时间信息1935年和怒吼吧,中国以及版画作品的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版画认为中国人民应当奋起反抗外国侵略,因此这一作品回应了时代主题的需求。故答案为D项。该版画作品不是写实风格,排除A项;该版画反映的是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志,排除B项;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在抗日战争前已经觉醒,排除C项。13.(1)核心主题: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逐渐成为主题。中共对策: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陕北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2)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表现:①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②毛泽东先后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③中共七大提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义国家。14.1.背景图1: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图2: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图3: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影响图1:中国进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图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其他读点: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江南水师学堂遗址(或洋务运动遗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或中山陵)等。理由: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在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历史各阶段中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保留的历史遣址中选择任一处景点加以介绍.并说明其具体历史地位即可.如晚清时期的大平天国运动纪念馆、洋务运动遣址、民国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等
本文标题:2019高考模拟卷11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