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民版必修三选择题限时训练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含答案
限时12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风格C.折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3、曹植描写洛水之神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此创作文体属于()A.汉赋B.楚辞C.宋词D.元曲4、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5、李白:“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些大胆批判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弛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下列选项中能够直接说明出现这些不朽诗篇原因的是()A.“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B.“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C.“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D.“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6、杜甫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充满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见其继承了()A.汉赋夸饰的特点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C.楚辞浪漫的风格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7、《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8、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其笔下的汉宰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9、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0、明朝后期的“三言二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太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11、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B.活字印刷术的发展C.八股取士形式的形成D.明末活跃思想的影响12、《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A.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B.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答案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们都大胆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正确。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的是新文化运动,A项错误。儒家学者掌握“道”是理学的主张,C项错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材料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它属于楚辞,这种诗歌体裁采用楚国方言、民间歌谣的形式,以浪漫主义风格叙事抒情,故答案为B项。3答案:A解析:材料符合汉陚的特点:辞藻华丽,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半诗半文,故选A项。也可以通过作者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植,排除B,C,D项。4答案:A解析:研究历史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应是史料,而不是政府的声明或某个学者的解释,因此C、D两项应排除。又因为端午节的五月五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故B项也不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唐诗中批判权贵的不朽诗篇能诞生的原因在于社会中文禁松弛.创作自由,受政治权力束缚轻,故C项符合题意。6答案:B解析:汉赋夸饰的特点体现在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一定程度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语句“鲜明的时代色彩”“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故B项正确;楚辞的浪漫风格表现为感情奔放,想象奇特,风格瑰丽,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骈体文的风格浮夸,辞藻华丽,讲究形式,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文学成就。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的局面,A项只涉及贵族文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8答案:D解析:元政府实行残酷统治.引起了知识分子的不满.故而借元曲来抨击政府,故D项正确。9答案:A解析:材料中“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说明元杂剧对于社会风情的描写时以作为史学家研究元朝历史的依据,故A项正确。B项和D项均不是材料中论述的主旨,C项中各个阶层政治主张说法绝对,均可排除。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快,从而影响到文学领域的发展,故选D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中没反映出雇佣劳动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了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此不能说“浓厚”.排除B项:明清时期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小说繁荣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充分展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也表明小说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故A项正确。12答案:B解析:材料中例举了《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作品,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记述了历史上的具体事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长生殿》记叙的是帝王的生活;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说法没有根源,无法从材料得出。
本文标题:人民版必修三选择题限时训练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8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