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文化特质在包装设计中的解析
!#!$!!$%$##&’’%()*+’,!-+-%%&)(#)!..&%!(&!!#$%&’&()*+$,+-#$*.#-#/,0-’&,’/&’1#/2#3’340&’3!#$%&/012341252067890:;/0123412’’%()=021!5&,-#/,*=71;9:?3819@12A@78909:02:=7BCD:C81DB=181B:7809:0B902@1BE13023A7903212A:?7FGB161:712A:80H:=7IC02:79972B7?4:81A0:0?21DBCD:C81D:=?C3=:90:=:=77D7H72:?4B?2:7H@?818;A790329787A09BC997A02:=7B?C897?4@81B:0B1DA767D?@H72:?4H?A782=02797@1BE023A7903279@7B01DD;02:=7024?8H1:0?2:0H79J60%7(-8&@1BE13023BCD:C81DB=181B:7809:0B921:0?2:0H79--%-%!(!%-!#$#%&’$(&!’)*+,*-./-0/-./001./-2345!6/35’!77857’!#$%&’()*+,-./,%)*,0%*1%*&)23-)4./,45+%&*65,0)478+54)*3-)4./,45,8%9:#’;’==’#’;’==:’!#’;’==’#’?’==@((((((((((((((((((((((((((((((((((((((((((((((((:A:!’:@:#’;’:BB@’#’;’:BBC’!#’?’==@:C!’#’?DEF’==!’#’?’===@:A@’@#’?’==@C))))))))))))))))))))))))))))))))))))))))))))))))ACC’:!!##:#’?’===:@G’#’;’:BBG’!#’;’===’#’;’===’B:#文化特质在包装设计中的解析作者:蔡伟,CAIWei作者单位:襄樊学院,襄樊,441053刊名:包装工程英文刊名:PACKAGINGENGINEERING年,卷(期):2007,28(1)被引用次数:7次参考文献(6条)1.靳斌包装设计19962.荆雷设计概论19973.张志勇论民族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包装工程2005(02)4.田颖拓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20035.艺中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2000(05)6.王章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2005(06)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蒋兰竹包装的研究与设计2006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能源利用日益紧张,环境破坏逐渐加重,各种环保材料的研究开发方兴未艾。竹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材料,曾一度被冷落,现在竹子作为绿色环保、资源丰富的材料开始活跃起来。而包装在国民经济中提升产品形象、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方便销售、美化生活方面必不可少,但垃圾化和浪费资源现象十分严重。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竹包装,有助于为传统生态材料的利用开拓思路,为设计展开新的视野。本论文从包装用竹材的研究着手,对竹包装的传统应用和现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竹包装用材的特点和竹包装资源环保美、自然材质美、人文素养美的特点以及实现竹包装的几种方式:原竹、竹篾(竹编)、竹材人造板、竹纸、植物纤维包装材料;综合现代包装设计发展趋势阐述竹包装在现代包装中绿色包装的重要地位;在新的社会情况、发展观念、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从设计体现竹包装的材料特质和文化特质、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节约能源有效利用竹材以及发挥地方优势推广竹包装等方面对竹包装设计进行提议,思考竹包装的设计应用。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引起设计师、生产企业和相关人员对竹包装设计开发的重视,使它在现代生活中重放光彩,唤起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观念,使广大消费者重新认识竹子这种传统材料。2.期刊论文王翔子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特质-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1)通过对包装设计的文化格局、功能价值,以及审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在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发展的实践进程中,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特质的重要性.论述了包装设计的文化结构中三个文化层面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包装设计作为文化载体的信息传播能力.3.学位论文章顺凯仿生形态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08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包装容器造型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仿生形态在包装容器造型上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包装容器造型的样式,同时还以更直观、更幽默、更富亲和力的方式传达着商品信息,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当今市场上的包装容器大部分都是几何造型,仿生形态包装容器造型非常少见,而在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仿生形态的造型却极为常见,包装容器造型作为立体造型与其它产品造型、建筑造型有很大相似性,这就为仿生形态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领域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能性。但包装容器造型又有它的独特性,包装容器不同于其它产品造型、建筑造型,它受使用功能约束较小,因此,这又为仿生形态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优越性。基于当前仿生形态包装容器造型的发展现状和社会背景,本论文主要运用了当今的一些新的设计理念来对包装容器的仿生形态造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论文结合市场上现有的仿生形态包装容器造型的具体实例,就仿生形态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应用的各种可行性方法做了一个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系统归纳总结。其次,论文分别从仿生形态包装容器造型的文化特质、情感化体验、符号学意义三个角度解析了仿生形态包装容器造型的多层面内涵特征,为今后的包装设计师们成功运用仿生形态设计方法设计包装容器造型提供了有效的借鉴。4.期刊论文李锦发.LIJin-fa提炼文山三七文化特质打造地域性文化名片-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4)文山地区应对三七技艺文化和三七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开发、利用,借以凸显三七文化的地域性特色和比较资源优势.同时,应将三七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组、提纯三七文化元素,将其包装、打造成为文山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名片,使其能在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5.期刊论文杨晓旗.黄虹.YANGXiao-qu.HUANGHong传统旅游产品的现代艺术包装探析-包装工程2008,29(11)阐述了庙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与一般的风景名胜景观相比,庙会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具有时令的确定性,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和精神上的慰籍作用等特点.并且指出在开发庙会旅游产品时,艺术设计无论是作为一种创意思维还是一种包装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学位论文新吉乐夫论本土契合性原则在我国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2006从民族化包装设计表现出的创新特质看,设计如要做到合情、合理,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内涵深刻理解、研究并与之契合的基础上,切不可盲目无章法的创新。从民族化商品包装与消费者的关系看,在商品销售的过程中,民族化包装须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沟通,与消费者的消费及审美心理达成某种契合,甚至是心照不宣的默契。而达成此种默契的前提,也要求包装的形式特征与消费群体长期受熏陶的背景文化相契合。但怎样才算契合,如何为之才能达成契合,包装设计理论中尚无明确的标准或指导准则。1993年我国本土心理学,首次提出了“本土契合性”理论,以便通过其在我国本土心理学中的应用,实现我国本土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活动与本土民众的日常心理及行为相契合,在与本土民众的日常心理及行为相契合的同时,自不必说也要与其长期受熏陶的背景文化相契合。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理论及文化生态互动观的角度分析,我国本土心理学中,心理学者所研究的对象与包装设计理论中设计工作者所要面对、了解及研究地对象,同属一域或紧密关联。鉴于民族化包装设计与本土心理学的这种紧密关系,完全可以将本土契合性理论作为指导设计师及设计理论工作者设计或研究活动的原则,引入民族化包装设计。本土契合性原则在我国民族化包装设计中可表述为: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活动(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及设计理论研究者的研究活动),必须与本土商品目标消费群体的地域文化、审美心理与行为及其历史脉络等高度契合(包括配合、符合及调和)。倘若将本土契合性原则切实应用于我国民族化包装设计,将较容易监督、指导设计师的设计活动与消费者的消费及审美心理达成契合。本土契合性原则在我国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要注重承接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设计工作者可以以地域差异,作为划分不同文化特质的界限,一方面进行实地的设计采风,亲身体验、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可从文献资料中习得传统文化的特质。其次,要注重默会之知的运用。基于默会之知所表现出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设计工作者要时常反省自己,以自己的思想、审美心理及行为与社会成员的思维、审美习惯及社会环境相比对,总结规律,以便恰当、灵活的运用默会之知,使民族化包装及时与消费群体的审美心理相契合。再次,要注重同理心与同情心的发挥。设计工作者应在设计的实践及研究过程中,发挥同理心,努力去理解自身在所欲体会或感受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历程及特征,以获得足够的理性认识。同时,设计工作者也应发挥同情心的潜力,体会或体验目标消费者已经验过的相关心理与行为,以获得真切的感受。7.期刊论文陈炜浅谈中国现代商品包装的文化性设计-中国包装2006,26(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中国商品包装的文化性设计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机遇和挑战.显然,在保持商品高质量的同时,加强对文化特质的准确把握及其内涵的深度发掘、突显包装设计的文化底韵,对于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精神审美需求和扩大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所应有的份额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鉴此,本文拟结合包装设计艺术史、文化学、心理学和市场学等相关原理,就中国商品包装的文化性设计作一初步的探讨.8.学位论文戴琼瑶红·本命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定位与设计的研究2010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展示统一、鲜明、生动的品牌形象,优化、提升品牌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品牌形象建立和完善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品牌发展、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品牌的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品牌形象建立之初,首先要对其进行整合,有助于企业形象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当那些闻名遐迩的品牌名称在大众视觉中出现的时候,其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在人们的脑海中得到增强,可见视觉形象在品牌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首当其冲,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视觉识别首先依靠理念的完善与创新,因此,在一些成功的视觉识别系统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大的文化理念作为其有力后盾。服装是极具魅力的,它变幻莫测、我行我素,深深地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而服装品牌形象体现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首先依靠的就是优秀的品牌视觉形象识别。而服装品牌的视觉形象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它注重对时尚的理解和表达;它喜欢编造一些传奇的故事,或是传承一些独特的文化,这些故事和文化通过品牌视觉形象识别体现出来。红·本命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概念的确立正是以体现其时尚潮流和文化特质为目的的。从现今服装市场的流行趋势来看,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但是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线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却不多见,因此源于中国民俗文化的红·本命服饰品牌,正好能够弥补这一市场不足。其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在遵循了现代设计原则的同时,以中国民俗本命年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为视觉设计核心。其品牌的视觉形象识别设计从名称到标志,从吊牌到包装都做到了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使得消费者充分体验到了中国传统元素在这一品牌中的设计与创新,并使得品牌的文化理念、精神诉求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关键词:红本命视觉形象
本文标题:文化特质在包装设计中的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