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滚动测试高中历史人民版限时训练35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页限时训练试卷35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核心的士阶层兴起并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表明孟子A.倡导儒学伦理的社会功能B.主张发奋读书以明道救世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D.维护孔孟之道的正统地位3.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宗教观念趋于淡化B.民本思想得到推广C.理性意识有所增强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4.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呼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以上变化说明A.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C.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D.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5.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人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认为A.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B.托名“中体”,实推“西用”C.名为“中体”,实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以“西”补“中”,中西交融6.“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A.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引领了政局的走向7.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西方世界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敌视苏联,并竭力阻挠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事务性联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其中的“另一种”倾向主要反映出当时A.苏联已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B.西方开始效仿计划经济体制C.苏联与西方经济具有互补性D.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异常显著8.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9.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10.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11.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定期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农民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以“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耕者有其田”等为话题。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A.发生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B.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历史条件C.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取得反帝成果D.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12.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3.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对刚成立的联郑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B.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C.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D.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二、非选择题(22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将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中美贸易大受影响。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中国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蛋类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蛋产品对美销售数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对外出口总数的15%左右,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数量的90%以上。高关税政策实施后,到1934年美国蛋类产品进口数量已经减至此前的8%……1933年,中国蛋类品输美值不如1926年的10%。——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的主要原因及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10分)材料二英国美国18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都须英国船只载运1789年,通过第一部贸易保护法令《关税和吨位法令》1700—1722年,逐步废除本国制造品出口关税,提高外国商品进口税1828年,提高进口税;1890和1897年,将平均关税水平提升至50%和57%1815年,通过《谷物法》,限制谷物进口1830年,通过《霍利一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关税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60年,取消所有贸易和关税限制1932—1939年,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2)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2页参考答案1.C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2.A《孟子》主张作为知识分子要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士阶层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倡导儒学伦理的社会功能。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孟子主张发奋读书,排除B项;孟子的主张是对传统儒学价值追求的发扬,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学还没有确立正统地位,排除D项。3.C殷商时代注重迷信政治,西周时期关注“人本”文化,说明对于政治的理性思维增强,C正确;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淡化,A错误;B中推广说法绝对;D是商朝政治特点。4.B国人对洋货倾销经历了“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到“利源”(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而提出“商战”,这一变化说明了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和近代商办企业兴起,故CD错误。5.A根据题干意思可知,当时中国,泥古不化的人占多数,封建主义思想浓厚,要想引进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没有“中体”作前提,“西用”是进不了中国的;故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排除B,A项正确。C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与史实不符,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排除。“西用”为“中体”服务,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中体”“西用”之间的关系。6.A材料反映的是习主席借用抗日战争的精神来激励现代的共产党,也反映出蒋介石用民族精神来激发国人的抗战意识,明显可以看出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和时代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合作抗战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党派矛盾,C错误;抗战胜利以后,国家没有陷入团结稳定的环境之中,而是不久就爆发了解放战争,D错误。7.C“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实际上是主张同苏联进行贸易,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C正确;A中已经打破说法绝对;B中西方仿效不符合事实;材料论述的应该是斯大林模式时期,D错误。8.C材料强调将“双百方针”写进宪法,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主要是由于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中国的文艺科技事业受到极大的打击,由此可见是吸取了以前的经验和教训,C符合题意;1978年3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A不正确;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在80年代,B不正确;D“全面”纠正说法不准确。9.D根据“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可知,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结合所学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属于“民主增量”,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民主建设,故D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2页,总2页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B项;C项属于前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框架的内容,是“民主存量”,与题意不符,排除。10.B材料没有涉及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看法,排除A;材料“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可见邓小平表达了对外开放的思路,故选B;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排除D。11.C根据材料信息“广东广西”“农民运动”“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等信息可知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选项C正确;国民大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历史巨变,选项A排除;国民大革命是国共合作进行的,当时中共已经成立,选项B排除;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显然这不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选项D排除。12.D根据材料可知越来越多人赞成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1500年恰好是新航路开辟期间,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整个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这是全球史观的视角,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尼德兰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B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非1500年,排除选项C。13.C根据“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
本文标题:2020年滚动测试高中历史人民版限时训练35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