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19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页基础练19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3.恩格斯在论述雅典改革时指出:“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材料反映了A.雅典实行财产等级制B.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C.雅典民主政治有弊端D.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4.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C.城市化的进程D.社会生活的变迁6.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A.国王凭手中的权力转嫁责任B.议会开始限制王权C.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7.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于发展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正确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资本原始积累B.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商品输出→资本原始积累→资本输出D.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8.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C.马克思主义理论需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9.新中国某年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从384亿元压到56亿元;积累率从39.6%降到10.4%;钢产量从1860万吨压到667万吨。该年最可能处于A.土地改革后期B.三大改造吋期C.人民公社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10.1981至1995年,我国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倾斜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C.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缓慢D.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农业发展11.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D.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A.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B.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13.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A.宣告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破产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了公开勾结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14.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一举动A.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C.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15.据《苏联经济史》记载,(苏俄)国营农场的数目:1919年只有2020个,1920年末已经增长到3312个。这一时期国营农场的发展有利于A.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B.调动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C.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保障对工业中心的粮食供应16.戴维·赫尔德说:“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资本、商品、技术、人才等跨越国界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跨国力量和互动的扩张将削弱并限制了特定政府对其公民活动所能够施加的影响,国家正经受着其可选择空间的进一步退缩。”该观点旨在强调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B.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民族争端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二、非选择题(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日记》中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从纸张、印刷到漆、茶等这个王国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道德哲学发达,重视礼仪……中国的孝道在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比。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不再是那个美好的黄金帝国,它每况愈下,逐渐沦为停滞、落后的代名词,在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是落后的、混乱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典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17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试卷第3页,总2页参考答案1.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2.B【解析】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可以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唐代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故AC两项排除。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3.A材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表明了古雅典开始以财产多少来确定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而不是原来的世袭贵族享受政治特权,是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度,故选A项;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故B错误;材料不是论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错误;材料反映出财产等级制冲击贵族政治特权,不是说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故D项错误。4.D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61-﹣190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都不一样,并且存在交大的差距。比如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增长率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美国与德国则快速上升,因此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项正确;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不符合19世纪的史实,排除A项;英法的工业也有所增长,只是较慢,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停滞,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垄断组织的作用,排除C项。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说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关,故B项正确;题干中资料是经济科技方面的内容,排除政治方面的A项;“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城市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无关,排除C、D两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6.D【解析】选项A是对材料的表面化、错误的解读,排除;选项B中“开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排除C;材料说明实际处理行政事务从英国国王转移到内阁,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故选D。7.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原始积累属于重商主义时期,商品输出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属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故D正确。商品输出,不属于重商主义时期,故A排除。资本输出不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故B排除。资本原始积累不属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故C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8.C【解析】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理论本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只是就他所生活的时代作出预言,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具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B、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9.C【解析】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经济建设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改革后期、三大改造吋期、改革开放初期基本建设投资等数据是增加的,故本题只能选C。试卷第4页,总2页10.A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倾斜的问题,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不是缓慢而是非常迅速,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不是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的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制约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C由“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改革陷于停滞,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矛盾激化,C选项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经出现了,A选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是在1953—1964年,C选项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1985—1991年,D选项排除。12.A结合所学,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故A正确;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排除B;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排除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排除D。13.B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海上和陆地上都进行的战争,“水陆交绥,战无一胜”说明是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B项正确;A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是《北京条约》的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14.C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主张建立合作组织,创立“新和谐公社”,但结果却是失败的,欧文的这一举动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C项正确;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虽然失败,但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但却不是“提供一个可行案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19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