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23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4页基础练23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候阳算经》《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2.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德、法、英等欧洲主要国家,都在不考虑财产资格的前提下允许所有男性公民拥有选举权。到1914年一战爆发时,全欧洲普遍实行了男性全民投票。这说明A.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废除财产资格是衡量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C.实行男性全民投票是为了应对战争的爆发D.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众民主政治的发展3.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4.下图为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减少犁耕依赖B.注重精耕细作C.生产日趋专业D.经营更趋市场化5.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A.列强入侵缓和了南北经济差距B.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格局的变迁C.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D.经济重心南移淡化了东西经济差距6.《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7.下方表格反映了欧洲某次重大事件前后城邦权力的变化。此事件是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十二铜表法》颁布8.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9.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美国人逐渐得出了一个共识:如果不对政府动一次大手术,各州的联合就难以持久。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试卷第2页,总4页此,他们A.发表《独立宣言》B.发动独立战争C.制定《联邦宪法》D.进行南北战争10.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1.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B.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C.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同的领导阶级决定中国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D.判断革命的性质应依据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12.据统计,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我国中央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只有48件,而1954年9月下半月至1957年则达430多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走向健全B.社会主义改造急需法律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完善D.宪法颁布后明确了立法方向13.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该演进历程反映了A.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15.2016年6月24日,英国正式脱欧,其实早在1958年欧共体正式成立时英国一直拒绝加入,直到1973年它才成为欧共体成员国。1975年又发生了脱欧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获胜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中。这反映了A.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B.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C.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势D.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16.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B.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17.据记载,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有股份制公司3942个,股份资本19500万马克,而到1900年股份制公司减为34个,股份资本却增加到43600万马克。材料现象A.说明德国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B.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发展需要C.反映了德国电气工业走向衰落D.加速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18.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19.“热词”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价值取向,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词汇表现为“商+”模式,诸如“商务”“商战”“商业”“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词汇成为各报刊中频出不穷的“热词”。这一状况A.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逐步实现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深入人心C.发展工商业成为各界关注问题D.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20.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试卷第3页,总4页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21.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A.向减产农民提供政府补贴B.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C.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D.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22.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A.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D.优先发展重工业23.2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把多个国家拖入“国家破产”的边缘。其中,北欧小国冰岛首当其冲,总理哈尔德已向国民发表“冰岛面临全国破产风险”之警报。此时,如果想在短期内获得资金,哈尔德应该A.向欧盟其他盟友寻求援助B.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C.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4.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种模式的出现A.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B.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C.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D.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25.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未普及,但汉武帝执政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这是因为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二、非选择题(50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摘编自吴钓《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技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12分)试卷第4页,总4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并简要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13分)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采取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也并非弱国特有的现象。如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1796-1845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法扶植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材料二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23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98 .html